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按照“東擴南移西延北改”的思路加快縣城建設,東崗、朝陽、濱河小區建設和塘壩新區開發,縣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和人民廣場改造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相繼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區面積由不足5平方公里三年達到8。6平方公里。深入開展了城區環境綜整治活動,“創衛”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狠抓了10個建制鎮“五化”工程,全縣城鎮化率達到28。3%。大力加強水電路訊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鄉鎮通油路、9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80%的村通班車、村村通訊、戶戶通電目標。建成了政府公眾信息網站和縣鄉視頻會議系統,實現了信息互聯互通,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著力改善民計民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實施了城鄉低保、醫療保障、城鄉養老、城鄉安居、城鄉供水、農村暢通、農網改造、貧困助學、文化建設、居民休閑等“十大民生工程”,全縣城鄉“低保”覆蓋面逐年擴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工作覆蓋率達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45%,均名列全省第一,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扎實有效,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零就業”家庭基本消除,社會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統籌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深入實施,科技工作被授予“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教育“兩基”工作分別于1998年和2007年通過省政府驗收和復驗,高考萬人比連續25年穩居全市之首。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控制在2‰以下,先后被命名為“省級計劃生育工作綜合服務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城鄉醫療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鶎游幕ㄔO得到加強,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廣大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榮獲“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稱號。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村務公開、企務公開普遍推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加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明顯增強,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創建成果得到鞏固。
深入推進綜合改革,對外開放卓有成效。堅持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激活經濟社會發展動力的重要抓手,土地二輪承包、集體林權制度、衛生體制、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不斷深化,有效緩解了農民看病難、子女上學貴的問題。糧食、供銷等流通體制改革步伐加快,部門預算、“鄉財鄉用縣監管”工作啟動實施,預算外資金管理、財政供養人員“戶籍化”管理等工作步入規范化軌道,公共財政框架基本確立。行政運行機制改革深入推進,行政審批、行政問責、過錯追究、公示聽證等一系列制度基本健全,體制、政策、法制環境明顯改善。3年累計招商引資近30億元,為加快突破發展增添了活力。
積極開拓創新,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狠抓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突出開展了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主題思想教育活動,黨員干部素質得到提升。積極探索干部教育、培養、選拔任用機制,率先在全市實行了選拔任用干部票決制,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深入開展“三級聯創”、“商山深處黨旗紅”、“兩創兩促一深化”和“四級承諾一評議”活動,大力實施黨建富民和諧工程,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形成了具有商南特色的黨建品牌,先后被省委命名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黨員電化教育示范縣”等榮譽稱號。狠抓警示訓誡防線建設、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警示訓誡防線建設和政務公開工作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