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馬澤平 通訊員 蔣立勇 倪德海 陳風軍)初冬時節,鎮安縣西口程家川民族和諧示范小區,一排排統一規劃的移民小區映入眼簾,回漢群眾正在公路旁的田園里享受豐收的喜悅。西口回族鎮聶家溝村60多歲的離任老支書陳鴻斗說:是黨組織實施的“民族先鋒工程”幫助他們走上了致富路。
鎮安設有西口、茅坪兩個回族鎮,有回族群眾1.1萬人。長期以來,受基礎條件制約,民族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針對這一問題,鎮安縣整合黨建資源,在民族聚居區創新實施“民族先鋒工程”,帶動民族經濟快速發展。
樹旗幟 凝聚發展合力
為了加強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鎮安通過實施以頭雁帶動、堡壘引領、素質提升、強基惠民為內容的“民族先鋒工程”。他們按照“五個好”標準,選優配強黨組織“領頭雁”,加強鎮、村班子建設。開展評優樹模和典型培養活動,樹立和培養了“黨建引領循環經濟發展”的五福村、“雙培雙示范促進養殖業發展”的青樹村和峰景村等先進基層黨組織典型。建立民族地區村干部縣重點培訓、鎮全員培訓工作制度,年培訓民族地區村干部300余人次。茅坪回族鎮在民族大道和移民小區建設中,黨員干部人人爭先鋒,做到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支隊伍、一抓到底,新修民族大道1100米,安裝路燈35盞,集中安置400戶1900人,集鎮框架拉大到0.6平方公里。西口回族鎮聶家溝村公開競聘的黨支部書記陳緒利上任后,注重發揮黨員在調處矛盾糾紛、產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先后化解矛盾糾紛11起,打造“安業清真”餐飲品牌,“五改四建”搬遷戶160戶�,F在的聶家溝村已今非昔比,成為全縣的黨建及新農村示范村。
創先鋒 樹立黨員標兵
為了推動“民族先鋒工程”的實施,縣委制定出黨員積分評星管理制度,通過黨員干部帶貧困黨員、有能力黨員帶貧困群眾的方式,引導黨員爭創帶富先鋒;通過開展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與少數民族互相離不開的“三個離不開”教育活動,引導黨員爭創維穩先鋒;通過評選表彰精神文明標兵、道德模范、衛生村鎮建設標兵,引導黨員爭創文明先鋒。通過黨員的示范帶動,引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西口回族鎮青樹村黨支部書記馬會銀采取“支部+協會+農戶”的方式,建立牛羊養殖和西安勞務創業基地,群眾年增加收入1000元。茅坪回族鎮峰景村“公開競聘”黨支部書記安明劌,成立畜禽養殖及金銀花發展協會,建標準化烏雞示范養殖場1個,帶動全村養羊1000只,發展金銀花300余畝,他也被縣委授予“紅星黨員”稱號。近三年來,兩個民族鎮黨委和縣委共命名表彰各類黨員先鋒標兵100名。
建機制 保障經濟發展
西口回族鎮黨委實行黨員干部“勤政便民卡”制度,將黨員干部的基本信息印成卡片,一張小小的卡片,成為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服務群眾的“連心卡”。西口回族鎮黨委書記楊俊得知黑溝村農民聶顯林一家居住高寒、生活艱難的情況后,協助老聶貸款5000元辦起個體醫療站,現在年收入在萬元以上。茅坪回族鎮建立農民培訓、為民服務、黨員承諾和結對幫扶等制度,先后開展科技培訓8次,有組織輸出勞動力1000人次,黨組織和黨員兌現為民服務承諾130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0件,開展慰問活動10次,廣大回族群眾從“民族先鋒工程”中得到了實惠。
通過“民族先鋒工程”的實施,帶動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2011年,茅坪、西口兩個少數民族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4688元、4692元,同比分別增長21.3%和21.1%。今年到目前,茅坪回族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690元,西口回族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800元,同比增長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