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楊紅樂 王少波 周霄)清澈干凈的自來水流進了農家小院,老百姓用上了放心水;村內硬化的水泥路縱橫交錯,老百姓出行暢通便利;河溝上架起的連心橋,有效解決了老百姓雨季過河難題;忙完農活的鄉親們在新建的文化廣場休閑、歌舞……這是洛南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成果的縮影。近年來,洛南縣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戰略,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農民自愿為基礎,以政府獎補資金為引導,以充分發揮基層民主作用為動力,通過完善政策,健全制度,探索形成了“政府財政獎補、農民全程參與、社會積極支持”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良好格局,在全縣掀起了新一輪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高潮。
財政獎補碩果豐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出臺后,洛南縣于2010年開始在縣內進行試點,并于當年正式啟動獎補項目。按照“議字當先、籌補結合、民主決策、量力而行”的原則,洛南縣綜改辦加強項目管理,狠抓政策落實,充分發揮一事一議民辦公助和財政獎補資金引領帶動作用,截至2013年8月全縣共實施財政獎補項目524個,覆蓋全縣19個鎮,達到村均一個項目,部分村達到二輪覆蓋,項目總投資15130萬元,硬化道路260公里,新建整修拓寬砂石路656公里,建成便民橋74座,修筑排灌渠78公里,攔沙護堤(路)壩20座,完成人畜飲水項目63個,解決了7.5萬人飲水困難,35萬洛南老百姓直接受益,基本實現了強基礎、改環境、聚人心、促和諧的目標。
嚴把三關抓落實
嚴把事前審批關。洛南縣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經各村選定后報鎮財政所,財政所匯總后上報縣綜改辦。為確保獎補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項目審批的科學性、可行性,洛南縣綜改辦在各鎮上報當年實施項目基礎上,會同鎮財政所、項目村干部,到每個項目實施地走訪了解,按照重要性、可行性原則,在群眾自愿的基礎上引導農民優先解決飲水,村內道路硬化等問題,再考慮凈化、美化和文體設施。
嚴把事中督察關。經縣綜改辦審批的項目,縣綜改辦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并對各項目村進行獎補工作有關政策培訓。項目批復后,各鎮財政所深入項目施工一線,督查工作的實施。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特殊問題,各鎮財政所及時向縣綜改辦上報,對個別因特殊情況不能按縣綜改辦批復實施的項目,由各村提出書面申請,鎮財政所加注意見,報縣綜改辦審定或調整。對批而不建、建而不實、應付差事的項目村,堅決取消當年項目資格。
嚴把事后驗收關。一事一議獎補項目,各村將籌資款項繳入鎮財政所一事一議專戶,縣財政下撥的獎補資金也進入鎮財政所專戶。各項目村按要求實施完工后,由各鎮組織初驗。初驗合格后,向縣綜改辦報送請驗報告�?h綜改辦組織到各項目點實地進行驗收,驗收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驗收合格的,出具驗收報告,并撥付獎補資金,各村憑村三委會和村民代表簽字認可的規范憑證到鎮財政所報賬。
一事一議幫民富
石門鎮橋上村坐落于石門鎮南面的土塬上,距離縣城20公里,距石門鎮政府6公里,該村由于地勢較高,光照充足,已成為石門鎮乃至洛南縣主要煙葉生產大村之一。雖然通村水泥路已輻射到該村,但由于水泥路只修到村口,而幾個村民小組之間的道路仍然泥濘不堪,給該村村民生產生活尤其是煙葉的生產銷售造成極大不便。2013年,該村的村內水泥路項目經縣綜改辦審批實施,一條寬3.5米、厚18公分,貫通全村的水泥路建成了。目前石門鎮共有8個村實施了村內水泥路硬化項目,共硬化村內水泥路21公里,與村外通村水泥路連接,打通了“農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惠農政策暖人心
勞累了一天的老楊,黃昏時分領著兩個小孫子來到了剛建成不久的新農村文化廣場上活動鍛煉,看著孩子們在寬敞平坦的廣場上你追我趕的玩耍,老楊心里別提多高興。坐在廣場的水泥臺階上,文化墻上的財政獎補宣傳政策引起了他的感慨:多虧了一事一議的財政獎補項目,解決了他們人老幾輩子的交通難題,如今孩子上學安全有保障,天氣再不好也不用為孩子擔心了。老楊所在的村子是洛南縣有名的特困村,村上200戶1000多口人,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交通不便,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該村一向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基本上沒有別的收入。自2011年以來,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實施了道路硬化、便民橋、文化廣場、村內照明等村內公益項目建設,現如今交通暢通,一盞盞新穎別致的太陽能路燈依次排列,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水泥道路通往農家庭院,設施齊備的文化廣場開啟了農民的新生活。全村200多戶人都感受到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所帶來的振奮人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