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全國文聯工作會代表陜西省交流經驗、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縣、全國退耕還林現場會和地市報年會召開、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盛大開園、旅游轉型升級、全縣經濟社會突破發展等重大工作,無不得益于宣傳文化工作的成功助推,成為柞水推進率先突破發展、加快建設陜南經濟強縣、打造關天經濟區最具活力縣域板塊,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的一個經典縮影。
在服務縣域發展上作出新貢獻。圍繞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編印文明禮儀知識手冊5000余本,在縣直機關和鄉鎮廣泛開展普通話推廣應用工作,開辦普通話培訓班28場次,舉辦普通話演講賽8場次,參訓職工1660人,普通話已成為機關單位文明用語。增強理論武裝工作的帶動力,做到學習資料到位、學習時間充足,服務到位、學習經費充足,督查到位、學習勁頭充足。發揮宣傳工作的影響力,利用“柞水大講堂”平臺,先后邀請陳再生等省、市專家學者作了6場專題報告會,抽調17名領導和理論工作者,巡回16個鄉鎮進行理論宣講,全年各級中心組成員撰寫理論調研文章259余篇。創新制定《柞水縣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考評辦法》、《創建標準(細則)》等,被市委學習型黨組織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市推廣,形成了全民抓學習、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在營造發展氛圍上實現新突破。全年在市以上媒體發稿2482篇(條),較2009年增長126篇(條)。其中中央媒體上稿232篇,省級媒體791篇,市級媒體發稿1459篇,數量位居全市前列。新聞宣傳效果凸顯,被省委宣傳部、省軍區政治部、省國防教育辦公室評為國防教育“十佳先進單位”和陜西日報年度“新聞報道先進集體”,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國退耕還林現場會、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開園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旅游轉型升級”、“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開園”、“全國退耕還林現場會”、“全國地市報會議”、“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等重點宣傳成效突出。先后在《人民日報》、《陜西日報》、陜西電視臺、《商洛日報》等省、市主流媒體刊重點稿件196篇(條)。60余家中、省、市主流媒體受邀參加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開園活動,刊發(播)各類稿件和專題報道68篇(條),極大提升了柞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注重網絡宣傳和管理工作,召開全縣48個網站負責人參加的網絡宣傳座談會,省網管辦負責人進行指導培訓,柞水之窗、柞水新聞網躋身柞水網絡媒體第一門戶,有美國等17個國家和國內34個省、市和地區網民點擊瀏覽,日均點擊率超過3500人次,累計訪問量達到120萬人次。人民網、新華網、西部網等中省重點網站轉載398篇(條),商洛之窗等市級重點網站轉載稿件558篇(條)。增設外宣辦(新聞辦)編制2人,預算宣傳經費100萬元,分兩批組織57名新聞發言人參加省委外宣辦舉辦新聞發言人培訓班。
在樹立良好形象上取得新成效。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舉辦“移動杯”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電視大賽,第二屆“千禧杯”農家樂廚藝大賽,首屆“地稅杯”柞水漁鼓、民歌演唱電視大賽,在司乘人員和廣大市民中開展“做文明使者樹文明形象促旅游發展”,居民文明素質明顯提高。提升文明創建水平,按照“有規劃、有指導、有督查、有驗收、文明委差額評審、常委會審定”六個程序;對24個“創佳評差”部門實行“有方案、有督查、有驗收、文明委匯報評審、五項指標打分、常委會審定”六個程序,做法得到省、市充分肯定,使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步入經�;�、制度化,推薦命名各類先進集體40個。推進以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五項工程”為主要內容的“五進農家”活動,全縣4萬多農戶踴躍參與創建評選,10個村被命名為生態文明村。為未成年人辦十件實事得到全面落實,定期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在陜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上進行交流,增加了編制和經費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