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商洛市商州區在全區范圍推行村務公開鑒定,由村民監督委員會對村級事務是否公開進行鑒定,村民監督委員會不出具公開鑒定表,村上的項目審批、財務支出以及重大事項等將無法實施。此舉,使村民監督委員會的職能得到了充分發揮,村干部的權力運行得到了有效監督,有力地提升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水平。
在推行村民監督委員會制度的過程中,商州區紀委監察局發現,個別村的村民監督委員會存在不會監督、不能監督、不敢監督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2010年5月,商州區以區委、區政府的名義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村民監督委員會工作的通知》,在全區開展村務公開鑒定,為村民監督委員會更好地發揮作用提供有力抓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村務公開鑒定按照受理、審查、鑒定三個步驟開展。對于需要鑒定的事項,村委會在公開的同時,要向村民監督委員會提出書面公開鑒定申請;村民監督委員會受理申請后,對公開的內容、方式和時限等進行核實,并多方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要求村委會根據反饋意見調整村務安排;審查結束后,村民監督委員會要在5天內對村務事項是否進行公開、群眾有無反應做出鑒定結論,出具公開鑒定表,并由監委會主任簽字蓋章。凡是村級上報審批事項,村民監督委員會未出具公開鑒定表的,不得上報,上級部門不予審批;凡是涉及鄉鎮辦事處財政管理所管理的村級財務支出,沒有公開鑒定表,同樣不予報賬;凡是向鄉鎮辦事處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備案的村級重大事項,不見公開鑒定表不得備案。
在商州區夜村鎮何塬村村民監督委員會辦公室,記者看到了兩本碼放得非常整齊的村務公開鑒定資料卷。翻開2011年的資料,該村村民監督委員會做出公開鑒定的6項具體內容記錄得非常詳細,有去年冬季救災棉被發放的、人畜飲水改造工程的,有二胎生育指標、低保調整的。該村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王巴槽告訴記者,去年部分村民建議村上修一座丹江橋,但投資很大,村委會就此事進行公開并要求鑒定時,村民監督委員會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后認為攤子太大,不切合實際,有可能影響全村經濟發展,于是決定不出具鑒定,這件事就此打住。王巴槽說:“村務公開鑒定給了村民監督委員會一個‘挑刺’的方法。有了它,群眾敢說了,干群關系密切了,工作好開展了。”
據了解,一年來,商州區各鄉鎮辦事處和區直部門共運用村民監督委員會出具的村務公開鑒定結果1876件次,否決35件次。夜村鎮黨委書記周玉鎮告訴記者,村民監督委員會對村務公開進行鑒定,使基層矛盾在基層就得以消化,村民上訪也隨之減少。商州區財政局、林業局、農業局、計生局、交通局、水務局、國土局、電力局、發改局、扶貧局、畜牧中心等十多個涉農部門的負責人也從各自涉農業務的開展上體會到了“鑒定”的好處:“有和沒有大不一樣”、“推進了農村工作的開展”、“一些難點村好管了”、“矛盾少了,群眾的怨言少了,村級班子和諧了”。(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