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二 抓項目、促發展,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景村鎮堅持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項目就是抓資金的發展理念。
一是突出鄉村道路、橋梁建設,在做好全鎮110公里通村水泥路養護的同時,沙坪、盈豐、明星、高河、板橋等10多個村,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實施通組道路沙石化工程或修機耕路,共修村組道路26.5公里,修大小橋涵18個,有效的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完成投資127.4萬元,實施了余砭、下澗、豐中等6個村37個組的人畜飲水工程,完成鋼筋、混凝土調蓄池三座,按裝供水栓1454套,安裝輸配水管道及入戶管道49.11公里,有效解決了1454戶,5491人的飲水問題,在韓灣、車塬兩村實施了小水田間配套工程,新打機井7眼,安裝輸配水管道3.2公里,安裝供水栓30座,新增灌溉面積700畝;三是在張楊片八村實施了國家級現代煙草基地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500多萬元,實施灌網工程1534公里,修機耕路5.5公里,下濕地改造375畝;四是投資23萬在景村街中心廣場修涼亭一座;五是多方籌資完成景豐、景興、靈官廟、王山溝、王村、沙坪、景旗等村村委會辦公室建設任務,配齊了室內各類設施,投入使用,使黨員干部學習有陣地,群眾活動有場所;六是工賑移民搬遷項目扎實有效推進,明星、高河、楊坪、韓灣等村完成總任務的80%,明星群眾建房28座,墊成沙石路3條,1200米,村委會辦公室主體已建成,韓灣四組移民點群眾建房8座;七是陜南移民搬遷工程開局良好,全鎮確定景村街移民小區和何溝移民小區,共計劃占地125畝,土地流轉、規劃設計、上報審批等事宜已完成,計劃安置移民300戶,何溝安置點已實施6戶,主體已成;八是爭取項目實施了流域置理工程,八一、富劉、下澗、景旗、蔡底分別在(西、中、東沙河)修了5個欄沙壩,修河堤1500米,有效的治理了水土流失;九是爭取學校建設項目,完成投資籌資270萬元,修建齊坡小學、油泉逸夫小學、王山溝小學教學樓主體已成,有效改善了辦學條件;十是總投資541萬完成賈溝、常灣、老虎圈、居灣等村農網改造項目,主干線45公里,新修標準化配電室9座;十一是工租房建設進展順利正在實施之中。
齊坡、何溝、下澗、余砭、景豐新農村建設按總體規劃穩步推進,在著力辦好水、電、路、氣、橋實事的基礎上突出了產業發展,何溝村實施了大棚菜,齊坡新發展良桑1500畝、余砭、景豐點播及建良種核桃園1000畝,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將為新農村示范村建設注入活力。
系列報道三 小城鎮建設穩步推進
景村鎮抓住國家把加快小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抓住省委實施陜南移民搬遷的大好機遇,把移民新村安置點和小坡鎮建設有機結合,對景村街集鎮建設進行了重新規劃,高點起步,南拓北展拉大集鎮框架,流轉土地75畝,規劃移民300戶做好了規劃上報等工作。使移居城鎮的農民能搬遷生活來源,在做好集鎮亮化、綠化的同時,落實了衛生兼管責任,落實集鎮“旬治、月查、季比“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小城鎮管理水平,提升小城鎮品位檔次,吸引更多人流物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促進集市繁榮;同時加大對張楊衛星市場建設力度與何溝移民集中安置點有力結合,多方爭取資金60多萬,對張楊市場及洼地進行土方回填7萬多立方,部分地段進行了硬化2200米,鋪馬路磚3000平方米,對張楊馬路市場進行了整頓,化行歸市,張楊市場煥然一新,深受廣大群眾一致好評。
系列報道四 各項惠民政策全面落實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景村鎮多管齊下,措施得力,管理到位,全面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強力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1、各項社會事業穩步發展。通過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實現了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輟學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全鎮教育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教師管理得到加強,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王澗的規范化幼兒教育得到省、市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景村中學中考榮獲全縣第三名,全縣小學抽考我鎮教育榮獲第五名;衛生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景村衛生院加強了對醫務人員的管理,積極推行藥品三統一,執行藥品零差價制度,制定完善了本鎮合療門診統籌報銷管理辦法,全年村級門診統籌報銷46551人次,報銷金額100多萬元,完成老年人免費體檢2255人,群眾得到了實惠。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得到加強,鎮文化中心站建起了圖書室、文體活動室,配備健身器材等,全鎮建起了39個農家書屋,藏書數量達6萬余則,,建起了四個村的文化活動廣場,安裝了活動健身體材,活躍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開展了慶“七一”書畫展活動,參加了縣上的慶“七一”紅歌比賽活動,贏得了全縣鄉鎮第一名,同時給全鎮各村配備了新擴音機、喇叭、話簡等;計劃生育工作成績顯著,以創建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活動為契機,堅持“三個一”領導體制,堅持經常性工作與專項清查整頓相結合,推行了計劃生育村民自治,通過長規工作檢查與集中清查整頓相結合扎實開展宣傳教育規范管理和量化考核,穩定了人口低生育水平,計劃生育率達到98.5%,人口自增率真控制在0.77‰以內,報表誤差率為0的目標,順利通過了市、省、縣的檢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