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宋奇瑞) 柞水縣利用國家鞏固退耕后續產業項目,目前已經把3.5萬畝茅栗生態林嫁接改造為板栗園,使生態林變成經濟林。
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分為兩個周期,第一周期內的任務主要是栽樹成林,實現生態效益;第二周期是在兼顧生態效益下實現經濟收入。當國家不再提供糧食和管護費補助的情況下,仍然不減少退耕戶的收入,使退耕還林達到“退得下、有收入、不反彈”的目標。柞水縣從2008年起開始爭取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支持,圍繞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抓住被列入全省板栗基地建設重點縣的機遇,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對全縣30多萬畝實生栗,實施以嫁接改良為主的綜合科管措施。按照項目實施計劃內容,柞水縣今春開始板栗嫁接工程,采取發動農民嫁接技術員骨干組成嫁接專業隊的辦法,從3月底起在全縣46個村開展板栗嫁接,半個多月時間嫁接板栗3.5萬畝,占當年任務的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