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張建平) 近年來,山陽縣多方籌措資金500多萬元,加大革命烈士紀念建筑力度,完成改擴建縣烈士陵園、革命遺址等項目,達到了個性化、開放化、生態化、園林化,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游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該縣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革命老區縣之一,徐向前、賀龍等率領紅三、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先后轉戰山陽,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無數先烈獻出了寶貴生命,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為了“褒揚烈士,教育群眾”,該縣多方爭取資金,對縣內的主要烈士陵園和革命遺址進行維修和改造。投入300多萬元對縣烈士陵園全面維修,新修了院墻、仿古大門、紀念館,館內搜集整理珍貴的文史資料4萬余字,圖片資料100多張,為園內烈士制作了大理石烈士墓碑,對園內進行了統一綠化和硬化,修通了入園道路500米,還修建了門球場。重修后的烈士陵園簡樸、莊重、美觀,成為市民憑吊先烈、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投入150多萬元對小河口鎮袁家溝鄂豫陜蘇維埃革命遺址進行搶修,建成后的遺址基本恢復了原貌,成為該縣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教育主要基地。同時,投入資金對漫川關、楊地、王閻、西照川等處革命烈士墓進行維修。近期,該縣抓住全國普查零星烈士墓有利時機,精心安排部署,組成4個工作隊,深入全縣23個鎮實地調查,做到了不漏、不重、不錯,如實填報信息。通過普查,全縣共有零星烈士127處,烈士墓266冢。該縣將利用5年時間對零星烈士墓進行遷移、整合、維修工作,建立長效管理保護機制,充分發揮烈士紀念設施褒揚烈士、啟迪后人的主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