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黃家瑞)今年以來,柞水以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為目標,著力念好“五字決”,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
突出一個“新”字,科學謀劃新農村建設。一是創新建設思路。二是創新工作機制。三是創新投入機制。四是創新考核機制。在項目謀劃上,結合陜南移民搬遷、一事一議等國家政策,有針對性地謀劃了一批涉農項目,重點向新農村啟動村、扶貧開發重點村傾斜。按照啟動村50萬、推進村10萬的標準設立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建立了縣、鎮、村三級工作運行機制。采取現場觀摩、現場點評、現場打分等形式進行測評打分,使各鎮和農口部門感到了壓力,而且使考核結果更加科學合理、公平公正。
突出一個“抓”字,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抓項目規劃。制定印發了《2012年度新農村啟動村和推進村重點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為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抓責任落實。先后召開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和新農村建設現場辦公會等6次會議,夯實建設責任,加快了建設進度。三是抓督促檢查。上半年,藥王堂、三星、四新、嶺豐、銀川、躍進等6個啟動村和本地灣、中坪、杏坪、街垣、龍潭、土橋等6個新農村推進村完成民居改造73戶217間,院落硬化70戶3420㎡,入戶路硬化71條,改廁改圈59戶,菜圃修建53戶。大力開展“治理五廢、清除五堆、實現五化”的環境清潔工程,組織群眾清理農村廢廁所、灶房、材房、墻體、圈舍等影響村容整潔場所涉及158戶54處,啟動飲水改造3處。鞏固提高農家書屋3個村,協調移動、電信、網絡及電力線桿遷移10根;硬化街道3條350米,新修公廁2個、化糞池3個、檢測井35個,埋設排污管道1834米、自來水管道4400米,河堤護欄2處782米。
突出一個“增”字,全面加快增收產業發展。按照“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大力實施“十二五”農民增收規劃和林果、畜牧、綠色農產品、勞務四個農民增收項目,全縣完成核桃、板栗良種建園2萬畝、嫁接改造4.5萬畝、綜合科管33萬畝,林果基地發展到55萬畝;發展畜牧養殖大場大戶1338戶、千頭養豬場50個、萬只肉(土)雞養殖場30個,全縣畜牧飼養量迅速擴張,達到209.4萬頭(只),今年前六個月勞務創收超過2.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勞務輸出5.2萬人,創收3.8億元,與去年同比增長9.4%;強化省級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合格縣管理工作,發展烤煙4500畝、蔬菜2.8萬畝(其中設施蔬菜3000畝)、中藥材1萬畝、桑葚1100畝、花卉600畝、食用菌50萬袋,建設綠色食品基地4000畝、茶葉基地200畝,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達到35萬畝。
突出一個“強”字,大力夯實農村發展基礎。強化環境整治。率先在全市開展以拆除“五廢”,治理“五堆”,實現“五化”為主的“環境整潔工程”。強化信息服務。實施農村信息化工程,完成了全縣122個村(社區)農業信息服務站建設,實現了村級農業信息綜合服務站全覆蓋,搭建了科技“110”服務平臺,提高了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強化農民培訓。整合培訓資源,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126場次,培訓產業大戶8000余戶,受訓農民達2.53萬人次。全縣各村均建起了標準化農民培訓場所,活動開展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