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鄉織女”在西洽會鎮安展臺飛針走線,表演繡技。
商洛日報訊(記者 馬澤平 通訊員 譚顯根 陳風軍)4月5日,曲江國際會展中心鎮安展臺前,人頭攢動。展臺上擺放著代表鎮安美麗風光的《塔云風光》、《十里杜鵑》、《鷹嘴奇峰》等上十件絨繡、十字繡手工作品;展臺前,兩位身著粉色衣著的“栗鄉織女”正飛針走線,現場表演鎮安絨繡工藝;旁邊的客商們眼神隨著繡女的飛針上下翻飛,他們議論紛紛,嘖嘖稱贊,有的當時就要掏高價買走展出作品。
正親自操針表演的主角就是鎮安美云絨繡工藝品公司的負責人葛良慧,她的“美云”絨繡工藝品在西洽會上剛一登場,就博得了觀眾的青睞。面對客商一茬接一茬的詢問,盡管有點應接不暇,但是她的臉上掛滿幸福的笑容,像山間的一朵百合迎風綻放。今年22歲的熊厚娜,乍一看還是一個黃毛丫頭,但是在西洽會上展示了自己的繡技時,嫻熟自如,不少觀眾看后都情不自禁的鼓掌。熊厚娜已經成了鎮安刺繡技術的領頭羊,每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依托“美云”變“織女”
近幾年,陜南移民搬遷的迅猛推進,大量群眾搬到集鎮,一些群眾外出務工,留守婦女便無所事事。十年前下崗女工葛良慧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成立了“美云”絨繡工藝品公司,為了進一步吸引更多留守婦女從事刺繡行業,先后在鎮安建立150個刺繡協會,婦女葛良慧就發動刺繡協會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留守婦女有了一份足不出門就能有錢掙的工作。
為了減輕織女們的負擔,葛良慧每次帶領七八個姐妹,下鄉到各鎮、各點先把做好絨繡制品收回來,再把絨繡工藝原料發給她們,并現場結算工錢。“別看我們是弱女子,我們每次一扛就是上百斤。雖然我們紅汗淌,黑汗流,但是想到能為女同胞們做點事,就不覺得累。”葛良慧笑著對記者說。
據葛良慧介紹,四年時間,美云公司一共培訓絨繡工4000多人,固定從業人員2000多人。在公司化運營下,鎮安栗鄉城里鄉下的不少無業婦女、留守婦女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他們利用空閑年收入達一萬元以上,其中有不少都是城區的低保戶家庭。她們的絨繡作品以其渾厚莊重、制作精美、色彩豐富的特點,深受歐洲人喜愛,所接訂單大部分都是出口產品。近幾年,公司產值達1000余萬元,年純利潤都在10萬元以上。這批留守婦女也被人們冠以“栗鄉織女”的特殊標簽,享譽省內外。
鎮安刺繡前景廣
一位參與西洽會的鎮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鎮安縣大力建設旅游休閑名縣,縣委、縣政府把鎮安刺繡作為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拳頭產品,2013年計劃投資2000萬元,由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農戶參與的模式來發展�?h上出臺了《鎮安縣刺繡產業實施意見》,通過培育鎮安“美云”絨繡工藝品有限公司等骨干文化企業,通過市場運作,精心策劃包裝,以塔云山、繡屏山、鷹嘴峰、十里杜鵑等風景名勝為圖案主題,建立19個刺繡產業基地,培養1000名專業刺繡織女,創立“鎮安秦繡”品牌,著力打造鎮安刺繡、絨繡等特色文化產品;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農戶參與”的模式,加大對龍頭企業美云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扶持力度,把具有廣泛群眾參與基礎的刺繡,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和重要產業。
剛剛從西洽會上回到鎮安,葛良慧的電話就不斷,西安高新區的一位姓周的女士,打來電話,想要購買葛良慧的《陶美人》和《紅樓群芳》。葛良慧介紹,隨著鎮安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鎮安“美云”絨繡工藝品如果能帶動4000多人就業,產值在現有的基礎上可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