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娛樂 > 品頭論足

      解讀電影票價背后利益博弈 生產到銷售環環相扣

      解讀電影票價背后利益博弈 生產到銷售環環相扣

        首都電影院副總經理于超透露,4-5年前首都電影院建立初期,影院的房租基本上只包含200萬-300萬元的保底費用加上每年10%左右的票房收入,2009年北京影院普遍的房租漲到2008年的兩倍,近兩年,影院為爭取用地,上繳20%甚至更高的票房分成作為房租也是非常普遍的。

        另外,北方電影集團副總裁方衛透露,影院的成本除了房租,還包括影院硬件改造費用,即舊影院要隨著人們觀影需求的提升改造成新影城,單廳影院改造成多廳影院;電影設備投入,即數字放映系統和大屏幕的投入;影院的運行經費,即職工工資、日常開銷、促銷活動經費等。一般電影院前幾年都無法盈利,只能想辦法盡快收回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電影市場中,導致電影票價虛高的主要問題還是國內銀幕數量太少。張藝謀、馮小剛等六位全國政協委員更在提案中直指我國社會影院和銀幕數依然不足,從根本上制約了觀影人次的增加。

        “銀幕少導致消費者觀影地點的選擇少,影院隨心所欲地提高票價后,依然還有觀眾為看喜歡的電影不得不多花錢。”某資深影評人稱。而北京新影聯高軍也直言,票價高的根本原因是人均銀幕數過低,從根本上降低票價還是要增加電影銀幕建設數量,讓消費者更容易看上電影。

        不斷攀高的票價嚇跑了誰

        單純地把提高票價作為影院手段的時代已漸行漸遠。最終,越來越高的電影票價“嚇跑”的不僅僅是消費者,還有影院最終獲得的收益。

        20多年前,國家廣電總局將電影票價制定權“交棒”給影院后沒多久,電影票價就一路“瘋漲”,從幾十元到上百元的電影票悄然間已成為了消費者日常休閑娛樂生活中的“奢侈品”。在中國,一張電影票票價占人均月收入的1/57,超越了美國、韓國、日本和法國。一心把影院發展“賭”在提高電影票零售價上的經營者,逐漸地被短期利益蒙蔽了雙眼。

        事實上,全國單個影院全年票房最高的耀萊國際影城,雖然平均票價只有26元且位于五棵松,但觀影人次高達280多萬,遙遙領先于全國其他影院。而全國平均票價最高的萬達國際影城,雖然地處CBD黃金地段,卻因票價高達60多元,觀影人次還不到耀萊影城的三分之一,收入相差了1600多萬元。

        票價高低嚴重影響到觀影人次,票價的上漲降低了普通觀眾的觀影興趣,最終影響的是影院本身。為了扭轉這個發展趨勢,將盈利重點從單一提高票價向多元化轉移十分必要。

        中影星美院線影院代表曾坦言,自己參觀美國洛杉磯AMC影院多年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影院內設置了大量電影衍生品、觀影相關商品銷售空間,很少有觀眾關心票價高低。在美國,電影票價只占人均月收入的1/480,甚至還比不上消費者看電影時購買的爆米花和飲料的花費。而在大多數中國的影院中,售賣食品飲料以及電影周邊產品的柜臺卻只是“擺設”,大多設置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相當冷清。數據顯示,相關產品收入幾乎占到美國影院收入的50%左右,而中國卻只有10%。

        大多數影院經營者雖然都抱怨影院沒有多余的精力和資金放在衍生品、食品飲料等產品的篩選、進貨、銷售上,但卻一直在不斷地增加放映場次,不顧放映成本只希望榨干所有放映時段,盡可能多地銷售電影票,不顧消費者心情地提高電影票價。

        其實,票房的分賬比例都是在放映前就固定下來的,就算提高了票價也依然無法提高自己得到收入的比例,大部分票房都要“拱手讓人”。適當調整自己靠高價賺取利潤的心態,多方面打造全方位服務的“影院”而不僅僅是放映廳,賺取不需要跟房產商、片方分賬的“額外收入”才是影院發展的新出路。(北京商報)

      •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