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媒體約的訪談,未發,自己發在這里,歡迎談論與指正】
1. 你是中國“新民歌運動”的發起者,能說一下發起這個活動的緣由和發展的情況嗎?
“新民歌運動”是拯救自我的運動,它不同于“西北風”的稍縱即逝,更不同于“革命新民歌”完全是一種政治工具。“新民歌運動”從精神出發到精神結束,從自我出發到自我結束。如果每一個人從精神上獲救,那么這個民族就得救了。所以“新民歌運動”的出發點是對藝術的崇拜,是對音樂自身價值與生命價值的肯定,它 是繼“西北風”迷失方向之后的一次有效的救治,是從根本意義上的一次深刻的對接。目前,我們堅持每年年末做一場紀念演出活動,活躍在中國民謠領域的小娟、蔣明、周云蓬、吳虹飛、馬條、鐘立風、孫恒、喬小刀、曹秦、何力、曾檐、張敬、與非門、玩具船長、旅行者等歌手和樂隊都參加過新民歌運動在不同年份的演出。
2. 民謠和民歌到底有區別嗎?你是中國當代民謠最具代表性的人之一,又是“新民歌運動”的發起者,二者能看成是一個概念嗎?
顧名思義,民間的歌謠,農業文明時期是山歌牧歌勞動號子田園小調,工業化時期之后成為知識分子歌手反映社會現象與問題的重要表現方式。尤其表現在上個世紀的歐美,以伍迪-加斯里、鮑勃-迪倫為代表的民歌手影響了至今的音樂人。以吉他、口琴為主要伴奏方式,配以詩化的歌詞,表達觀點,諸如反戰和民權。
3. 把音樂變成運動,會不會有違音樂,特別是民歌這種音樂的本意?
運動這個詞被用壞了,實際上我們需要不斷的有藝術運動來推動文化的發展。音樂當然需要運動,它會推陳出新,會把好的觀點和表達告訴更多的人。民歌也是一種生態,只不過它是屬于文化的,它的本意就是生命的呼喊。
4. 有人說工業時代民歌的資源已經枯竭,因為它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在萎縮。你也曾說過你的源泉來自新疆和阿里木江的民歌,現在還是會經�;厝ツ抢锊蓴X民歌嗎?
不存在枯竭,只要有人類存在;城市里也有民歌,生活既是土壤。新疆是我出生地,人對故土有自然特別的情感,藝術家更容易發現內中的美。阿里木江是個問題(新疆流浪兒童),我看到了,就要表達。新疆是民歌的海洋,對我來說家鄉的每一條路都是回鄉之路,我喜歡聽路上的歌謠。
5. 民歌或者說民謠的生命力來源于民間的傳唱,但是現在無論是都市還是鄉村似乎都失去了創造的動力和傳唱的土壤。你也曾說過不喜歡自己被稱為獨立音樂人,因為音樂應該是被分享的,不該是“獨立”的。在這方面,西方的很多民謠樂手像Bob Dylan,他們的歌的傳唱度就非常高,也非常高產,個中的不同在哪里?
我還是非常相信人類的創造力,也一直不太認同“枯竭”說。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七十億人還是很需要歌唱的。雖然地球已經成村了,但實際上各個國家的地區的人文環境差異還是非常大的。有區別才能產生特色。我希望我的歌曲能被廣為傳唱,因為我想找到更多的共鳴和知音。但當下中國的音樂環境大家都知道有多么地糟糕。我還算幸運的了,能夠按自己的計劃發表作品。創作嘛!有的人寫得多,有的人寫得少,我算中等的吧!兩年一張。
6. 有人說你的音樂“無法感動一個時代,但至少是一個詩人的情懷”。它們確實表達了真誠的情感,但是似乎很溫和,少有站在“雞蛋”的角度發出對“高墻”的吶喊, 而以《詩經》為源頭的民歌里面是有很多這種反抗精神的。你也曾在天涯訪談上提過一個叫周亞的姑娘對你的觸動,你會為他們寫歌唱歌為他們發出“雞蛋”對“高 墻”的吶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