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1日專電(記者白瀛)作為“白先勇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計劃”重要內容,“經典昆曲欣賞”公共選修課11日晚在北京大學開課,知名旅美作家、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記》總制作人白先勇主講了第一課“傳統與現代——從湯顯祖《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
據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葉朗介紹,從今年春季學期起,每年春季學期,北京大學都將用三個月的時間,向全校本科生系統介紹昆曲這一古老的藝術。本課程授課教師除白先勇和葉朗外還包括: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周映辰、上海戲劇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葉長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鄒紅、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華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辛意云、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淑香、臺灣名導演暨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王童、昆曲大師張繼青、汪世瑜以及昆劇演員汪世瑜、沈豐英、俞玖林、沈國芳等。
他說,課程將從兩個方面帶領學生親近昆曲,一方面從昆曲美學、哲學思想、歷史背景、文學意境等層面對昆曲這一藝術樣式做系統介紹;另一方面昆曲表演藝術家將圍繞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這一個案現身說法,講解示范昆曲的表演藝術。
白先勇說,北京大學開設“經典昆曲欣賞”課程,對于引導青年學生鑒賞昆曲古典之美,從而重新親近認識中華傳統文化之精粹,常年培養大批青年知識分子昆曲觀眾以及研究昆曲人才,引導大學生自覺地繼承、發展民族文化的傳統和維護民族文化經典的尊嚴等方面大有裨益。
“白先勇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計劃”于2009年12月8日啟動,該計劃第一階段計劃將用五年時間,通過在北大開設公選課,舉辦演出、展覽、講座,推動數字昆曲工程,建立昆曲傳承扶持基金等內容,保護作為中國“百戲之祖”的昆曲文化,培育昆曲傳承新生血液,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