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說說
舞臺設計玩懸空
除了王菲本人演唱的精彩,演唱會的舞美設計也堪稱完美。整場演唱會運用了總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的9塊巨型LED屏,還運用了當前國際最頂級的全息投影元素。據悉,制作這場盛宴的導演是臺灣最頂級的視覺大師陳奕仁。
一曲《紅豆》唱畢,畫面中的王菲開始乘坐大巴環游世界,在LED屏中以“乘客”的角度欣賞郊外、都市、江邊的美景。在換裝環節,畫面回放了王菲歷年的經典造型,以及從小至今的照片。從始至終,演唱會的舞臺都主打概念性。唱到《開到荼糜》時,影像中出現時間與空間的概念,表達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可能隨時消失。而唱到《將愛》時,為了表達一種能量的概念,影像中出現一個能量球,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極強。
整場演唱會最讓歌迷興奮的當數《天空》和《明月幾時有》唱響時的懸空設計,王菲乘坐“銀鶴”緩緩升空,然后在前場觀眾席上空繞行,舞臺上空數以萬計的LED點亮,宛若璀璨星空。
菲唱大連之幕后篇
對于王菲的歌迷而言,這場演唱會其實并不陌生,甚至每一個環節所表達的意境與概念他們都了如指掌,只需安靜地坐在那里聆聽即可。而對于一些初次欣賞王菲演唱會的觀眾而言,她演唱的歌曲所表達的意境、她在演唱會上為什么惜字如金、她的演唱會為什么沒有明星嘉賓……這些都成為疑問。本報記者在此做出一些解讀,同時與歌迷再次感受王菲演唱會的精彩。
關于主題
一切由冬開始寓意王菲破冰而出
整場演唱會,沒有背景文字,也沒有現場互動,四季輪回與重生的主題用音樂恰到好處地銜接,留給歌迷無限遐想。演唱會總監IDA WONG此前在接受采訪時曾解析,四季輪回以冬開始,寓意王菲冰封后蘇醒(微博),一切從冬開始。因為在人們心目中,王菲一直是一個很酷,甚至很冰冷的天后,很有冰雪女王的感覺,所以從冬開始,再走過春、夏、秋,這很符合王菲給人的感覺。而四季輪回的概念也是王菲主動提出的,想表達一種人生的循環。兩年前演唱會敲定之后,團隊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圍繞這一主題構思。
此外,王菲開場時從玉石冰山中現身,寓意她的能量巨大和對音樂十分熱情。當冰山打開之時,周圍的燈光隨之放射,好似王菲的能量釋放出來。
關于細節
演唱會更像音樂劇不需言語互動
除了說幾聲謝謝,王菲在演唱會上與歌迷幾乎沒有互動,從頭唱到尾,各部分由音樂銜接,這樣的演唱會在樂壇恐怕只有王菲做得出。不了解王菲的人不會明白,她為什么和其他歌手不一樣,不煽情。
其實,王菲想表達的思想都在音樂里,多說一句都會破壞這場演唱會的意境。不過,也有人好奇,王菲這種惜字如金的風格是否是制作團隊的刻意為之?IDA回應說,王菲在以音樂來和歌迷互動,講不講話這個問題團隊根本不需要討論,因為大家早有共識。據悉,IDA從1999年開始就負責給王菲做演唱會,他知道給王菲留出說話的環節是根本不需要的,很多歌手都會利用這個時間來調整狀態,但王菲根本不需要。
關于意境
轉身后消失不見是王菲個人創意
演唱會的最后一首歌曲是王菲收錄在《寓言》專輯中的《彼岸花》,夢幻的編曲、禪意的歌詞,再配上巨型鏡面的舞臺設計,王菲從升降機中現身,然后身影映在鏡面里,最后慢慢轉身,消失在觀眾視野當中,不說一句再見。
這首歌的歌詞由林夕完成,王菲自己作曲,張亞東編曲,可謂鐵三角組合最完美的一部作品。此次用在演唱會中,《彼岸花》剛好與重生之意吻合,而王家衛打造的鏡面構思,突出了整場演唱會的意境與概念。至于最后王菲消失在觀眾的視野之中,則是她自己提出的想法。消失之后,鏡子完全打開,從60度角變成90度,此時鏡子中的影像全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