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之子:不知道具體怎么回事
該篇報道也在微博上引發網友熱議,昨晚,華西都市報記者電話聯系到金庸兒子查傳綢,聽到記者轉述的有關“云松書舍”被改造成會所牟利的新聞,他表示,“我很少上網,還不知道有這個新聞,所以還不知道具體怎么回事。”記者追問他是否會將該消息轉呈給父親金庸,他說:“暫時沒這個打算。”
原音重現
蓋別墅的目的和結果不一樣
金庸接受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的采訪時,談到過這套別墅的捐贈。
白巖松:在蓋這個別墅的時候很多杭州人心里都知道,噢,金庸先生可能是回杭州來定居,可是后來為什么把它捐了?
金庸:當時我蓋這個別墅的用意就是我退休之后到這里定居,做學問,會朋友。等到全部造好后我來看,我覺得這個地方太大了,房舍的結構太精美了,我一個普通老百姓來住這樣好的地方不大適合,我就捐給了浙江省杭州市政府。
本報綜合
西湖多個名勝故居變私人會所
同病相憐
不斷有游客和市民向媒體反映,杭州西湖景區環湖一帶有許多名勝古建“可望而不可進”,一些絕版風景的場所搖身變成高檔“會所”。記者調查得知,西湖邊很多名勝故居已變身私人會所或餐廳,西湖“富貴化”趨勢正悄然加速。
杭州西湖邊南山路上的“1917花園餐廳”,原名“膺白樓”,根據民國初期名人黃郛的別墅舊居改造而成,現在是一家餐廳。餐廳張經理說,這里只有包廂,每位最低消費600元,不含酒水,燕鮑翅是主打菜。
位于環西湖孤山南麓的俞曲園紀念館,是由晚清著名學者俞樾的舊居俞樓改建而來,有“西湖第一樓”美譽�,F在,游客只能止步于前廳觀看俞樾生平、學術成就等圖板、資料介紹,不能上樓和進入后院參觀�,F在,這幢舊居已被個人租用,只有白天開放前廳,下午5點后連前廳也要關門謝客。(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