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力度、產業結構與布局加快調整、對臺交流合作探索新模式、城鄉統籌發展創建新格局……在今天的八閩大地,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形成的戰略共識,正以前所未有的開發開放步伐堅實邁進。
�。玻埃埃鼓辏翟�,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一年以來,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熱潮涌動,亮點頻現。從海濱到內陸山區,從中心城市到廣大農村,從經濟特區到民企重鎮,福建全省各地以海西戰略為龍頭,結合自身實際,抓搶機遇,比學趕超。海西建設呈現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秀的可喜局面。
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
�。苍拢玻等�,集美新城奠基;3月25日,海滄灣奠基;4月26日,翔安隧道正式通車;4月29日,翔安新城奠基……2010年以來,廈門市一系列針對島外區域的大手筆建設,標志著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全面啟動。
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要加強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的規劃協調,逐步形成以區域中心城市為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2009年8月,在中共廈門市委十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廈門首次提出“島內外一體化”新概念,并著手制定和實施島外新城建設規劃。
廈門市委書記于偉國表示,廈門島內建設已臻成熟,發展空間已趨飽和,而島外廣大區域的發展又相對滯后,島內外二元結構比較明顯,廈門迫切需要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形成島內外一體化也就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以拓展經濟特區發展新平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翔安區是廈門的一個島外新區,長期以來發展滯后。翔安新城建設后,新城核心區總用地約9.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20萬人,將打造成一個集中央商務區、總部經濟區、溫泉度假區、行政中心區在內的現代化濱海新城,成為廈門島人流物流進出的重要門戶。
翔安區區長柯志敏說,翔安新城的建設,將對區內周邊區域起到帶動和推動作用,翔安將與廈門本島一同成為閩南“金三角”的都市核心區域。
同處島外的海滄區開發較早,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在過去的一年里,海滄頻頻揮出“大手筆”,海滄灣公園、海滄湖、體育中心、海滄大橋西引橋等一批重點市政交通項目紛紛開工建設或完工,其中景觀改善工程的投資額超過2億元,相當于前10年的總和。
根據規劃,今后廈門城市框架和基礎設施布局將向島外新區延伸,力爭到2020年形成一個24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明確、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新城區,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將擴大到330平方公里。
福州:先行先試積極打造榕臺經貿合作集中區
福州是距離臺灣最近的內地省會城市,福州籍的臺灣鄉親有80多萬人。憑借獨特的地緣、親緣優勢,加上日趨開放的發展態勢,福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投資興業,產業對接、經貿合作日趨熱絡,迄今在福州投資的臺資企業已達2930家。
作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福州在先行先試方面一直走在前列,相繼被國家確定為臺商投資區、海峽兩岸直航試點口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臺胞落地辦證口岸,成為祖國大陸對臺優惠政策覆蓋面最廣、兩岸合作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國務院頒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后,福州市先行先試積極打造榕臺經貿合作集中區。根據規劃,將推動放寬臺商投資的股比限制,落實增加對臺合作的用地指標等政策措施,加強與臺灣相關行業協會、同業公會及科技園區等合作對接,吸引各類臺商投資項目落地,加快形成以閩江口區域為主的產業對接集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