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糧液對外的宣傳中,明代老窖池也是放在重要位置。在一份資料中五糧液認為,在其擁有的老窖池中,特別珍貴的是明代初期的“鼓樓街老窖池”,“此窖已經有600多年的窖齡。這批老窖池現在仍在生產,其產酒優質率最高,酒質最佳,香氣最濃。這正是馳名中外之五糧液基礎的基礎,精華的精華所在。”
建國時曾任中共宜賓地委統戰部部長,后曾任宜賓市市委書記的舒厚鐘,撰文回憶了五糧液和尹家酒窖的淵源。他說,關于五糧液,客觀地講宜賓最老的明代老窖在尹家。尹家世代經營糟房,搞雜糧酒也是尹家先搞。尹家的五糧液不賣,大革命時期以及以后都買不到他們的酒。
“1953年,尹伯明(尹孝功之父)突然提瓶酒來找我反映,好酒‘五糧液’,家中少量存貨已被封存,又不準繼續再烤(解放后國家曾對酒類實行專賣政策),擔心以后失傳”,舒厚鐘向行署專員匯報,由尹伯明等出面邀請利川永老板鄧子均出山,繼續生產五糧液,鄧子均開始在“利川永”試生產,經擴大窖池,“長發升”十幾口酒窖也被納入用來繼續生產五糧液。
舒厚鐘總結說,“宜賓五糧液是‘長發升’和‘利川永’延續和發展下來的。”
有產權證,無土地證
直到現在,無論是尹家還是五糧液,均未取得酒窖的土地使用證,“這種產權證和土地證的剝離是非常特殊的”
2010年1月4日,在接到五糧液公司的通知之后,尹孝功致函五糧液,告知其通知是嚴重侵權,希望在月底前收回。他們開始寫信向宜賓市高層反映,“長發升”是尹家財產,父輩曾為革命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3月15日,宜賓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向尹孝功了解情況。尹孝功說,國資負責人在聽取她詳細地介紹了尹家與酒窖的傳承關系與各類證據之后,讓尹家提出解決的方案,尹家堅持明晰產權后再進行商談,協調未能出現進展。
一個事實是,直到現在,無論是尹家還是五糧液,均未取得酒窖的土地使用證。
2008年,在與五糧液公司出現續約的不愉快之后,尹家曾到國土局希望辦理16口酒窖的土地產權證,遭到了拒絕。而五糧液公司雖然有酒窖上房屋的產權證,也一直沒有取得16口酒窖的土地證。
“這種產權證和土地證的剝離是非常特殊的。”律師陳有西認為,上世紀50年代民族資本經過土地改造和眾多集體化途徑之后,其中相當一部分的土地財產權和房產權都發生了轉移。而尹家的情況比較特殊,經過多次權益調整,雖然有經租,但直到“文革”之前,長發升酒窖事實上仍屬于尹家所有。
尹孝功說,直到今日宜賓市政府也再未就此事與尹家商談,“我們就是要他們先給一個態度,”她說,不管是買是租,“起碼雙方應該先坐下來談吧?”
最新的消息是,宜賓市政府將會很快對糾紛作出決斷。“這件事情宜賓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五糧液不但是宜賓的大型企業,也是四川的,更是國家的,我們一定會依法妥善地進行處理,要維護各方的利益,但這也需要一個過程。”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相關人士稱。
五糧液依舊對媒體保持緘默。唯有那承載著600多年歷史的老窖池仍在呼哧呼哧地運行,幾位赤膊的老工人往返忙碌。見有記者來拍照,便停止了工作,并盡量遠離相機的鏡頭,“不要拍了撒,哪一天窖池要是不用了,我們可上哪吃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