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民間借貸合法化不可行
面對目前溫州出現的現象,鼓吹民間借貸合法化和“陽光化”的聲音不乏支持者。不過,對于這一觀點,有學者表示擔憂和質疑。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廣東金融學院副院長陸磊認為,民間借貸是自發性的市場投機行為,政府出臺政策時必須謹慎又謹慎。“很多借款人明明知道30%-40%的利率很高,但是還是選擇了到高利貸去融資。這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投機的行為,其自身也知道這只是飲鴆止渴。”陸磊認為,不能因為這種民間行為牽涉面較廣,就提升到全局金融的地位,由正規金融來埋單。
此外,對民間借貸規范化管理也存在較大的難題。陸磊認為,將其納入正規金融監管,意味著另一種新型的金融機構誕生,這對于制止不受監管的體外民間借貸行為很可能效果甚微。“此前為了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專門成立了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但民間借貸依然火熱,‘陽光化’并不意味著民間借貸會消失,體外循環會照樣存在。”
陸磊擔心,一旦讓正規的金融機構介入解決民間借貸風險,真正的風險就會來臨。若建立如理財產品、信托產品等某種民間借貸承接機制,只是進一步將問題放大,并將進一步鼓勵投機和高利貸行為,有違審慎金融的原則,甚至引發道德風險。
陸磊認為,目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或許是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小企業金融工具,解決優質企業發展資金“源”的問題。同時守住正規金融體系與民間借貸之間的防火墻,打擊非法集資。“該追索的按照法律求索,讓其他的高利貸企業自生自滅,一切按照市場規律運行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