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1日電 國新辦21日就近期投資、財政、金融有關數據及政策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會上表示,與國外央行相比,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是有效的,目前信貸增速也保持在合理水平,有助于實現央行法定目標和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會上有記者提問:央行對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債權達到了歷史新高,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去年8月以來擴張了5萬多億元,但信貸增速相對較慢,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針對資金空轉,金融是否需要繼續降杠桿?
對此,宣昌能表示,關于央行資產負債表,根據《人民銀行法》,貨幣政策法定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近年來,穩健貨幣政策的要求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現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并以此實現法定目標。央行實現目標時,會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公開市場操作等。其中,降準會減少準備金需求,釋放長期流動性,對央行資金有替代作用;央行對存款類金融機構增加債權,會主動投放流動性。降準多一點,央行資產負債表就會擴張小一些;降準少一點,央行資產負債表就會擴張大一些。具體使用哪種工具,需要結合不同形勢需要,量上也會有多有少,總體是為了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宣昌能指出,國外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動也很受關注,特別是國外主要央行的QE、QT等,也是因為他們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幾乎為零,調節余地很小,更多是通過主動擴表和縮表來調節流動性。我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水平還有7%,仍然是投放流動性的重要手段。另外,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約45萬億元,貸款余額是244萬億元,兩者的比例接近1:5,與國外央行相比,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是有效的,目前信貸增速也保持在合理水平,有助于實現央行法定目標和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剛才講到國外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是調節流動性的主要渠道,也就是擴表、縮表的主要手段。
宣昌能還表示,關于資金空轉,中國人民銀行也在加強監測,將繼續密切關注企業貸款轉存和轉借等情況,配合相關部門,完善管理考核機制,促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目前,防范資金空轉效果已經在顯現,隨著企業規范資金使用,融資總量增速可能會比以前低一些,但是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支撐力度反而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