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游戲產業的發展,其文化屬性以及社會價值,成為了社會內外熱議的話題。
對于游戲產業來說,在爭創精品游戲產品的同時,充分發揮游戲自身的數字化演繹能力,以及對廣大玩家的影響力,對外發揮鏈接作用,踐行多元價值,傳遞正能量,構成了游戲成為新質生產力的維度之一。
也正是因此,不少游戲廠商近年來圍繞“游戲+”模式,持續探索游戲與社會各領域的高效融合,促進社會正向理念加速滲透大眾群體,助力社會效益提升。
以游戲為紐帶帶動“全民公益” 探索“游戲+公益”新路徑
公益事業離不開廣泛的大眾參與,游戲作為虛擬世界的入口,能夠更好結合其自身的視聽演繹能力,將公益理念延伸到了大眾的精神世界,形成深層次的情感共振。
今年3月,網易旗下《蛋仔派對》游戲便通過“守護月”活動,聯動社會多方力量,以關愛青少年為核心,舉辦了多樣化的公益活動。
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公益理念傳播,實現“全民公益”的愿景,《蛋仔派對》在游戲內針對全體玩家發起公益主題地圖游玩活動,玩家游玩公益地圖的同時獲得公益幣,公益幣將用于助力100W公益基金池,共同投入于《蛋仔派對》的公益捐贈項目。
捐助聚焦鄉村留守兒童陪伴的”童伴媽媽”項目,計劃一年內在貴州開設10個“蛋仔童伴之家”,扶持培訓當地“童伴媽媽”,并在蛋仔童伴之家為當地的留守兒童定期舉辦蛋仔趣味主題關愛活動,實現共建鄉村兒童關愛服務網絡。
通過將游戲玩法貫穿整個公益活動中,不僅實現了玩家從玩游戲到做公益的社會價值轉變,同時也讓公益理念潤物細無聲的進入玩家們的精神世界,助力當代的公益汲取新的力量。
據了解,《蛋仔派對》已不是第一次舉辦類似的公益活動,去年其也曾與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思源工程基金會、中國福利基金會等社會公益組織聯合舉辦了多場不同主題的線上線下活動,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游戲+公益”的新路徑,將公益理念落到實地。
功能游戲在多領域初成規模 “游戲+UGC“模式有望成為新趨勢
功能游戲是游戲行業現實社會價值的另一重要方式,也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產業結合的體現。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社會價值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中國功能游戲行業報告》認為,功能游戲將游戲的體驗性和功能性有機結合,成為打造跨界融合應用場景,是推動解決不同領域現實問題的重要載體。
自2018年初,“功能游戲”概念出現在我國游戲產業至今,騰訊、網易、三七互娛、波克城市、盛趣等公司紛紛布局功能游戲研發,將其作為推動游戲產業轉型升級、展現社會價值、提升大眾游戲認知的突破口,市場規模和影響力逐步建立和提升。
目前,功能游戲在諸多領域的布局已形成初步規模,其中,以傳統文化、教育科普、醫療健康等為主題的功能游戲發展速度顯著。從功能游戲的玩法、類型來看,模擬玩法、沙盒玩法和益智玩法合計占據9成的功能游戲市場。
近一年來,“游戲+UGC”模式異軍突起,成為功能游戲市場發展的新趨勢。相較于其它玩法,UGC形式能夠更好地培養玩家的動手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想象力,與青少年教育天然適配。
以“游戲+UGC”代表產品《蛋仔派對》為例,其游戲內已經擁有了超過1億張地圖,其中不乏傳承傳統文化與科普的內容,在游戲中可以看到歷久彌新的敦煌文化,還有苗銀、豆染、竹編等非遺項目......
今年3月,《蛋仔派對》還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教育工具APP《跟蛋仔學編程》,致力于打造寓教于樂的新型教育平臺。平臺推出的“蛋碼”功能,將后臺復雜的代碼拆分成簡潔易懂的邏輯結構,用戶只需將多個語句拼接,就能通過可視化的編輯效果,輕松達成創作目的,在創作中培養編程思維。
隨著游戲廠商對功能游戲的深入探索,AI等前沿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加深,游戲數字化技術有望覆蓋更廣泛的應用場景,持續豐富“游戲+”的實踐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