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5日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于2024年3月24-25日舉行。3月24日上午舉行了“中國持續發展的動能與前景專題研討會”,紐約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薩金特在“創新經濟的全球化”的發言中,圍繞創新發展的經濟學邏輯和反全球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認識。
關于創新發展的經濟學邏輯,他提出三點看法。首先,經濟發展的引擎是創新、吸引外資和不斷試錯,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更好的項目、更好的想法。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嘗試具有破壞性,對于個體而言,這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對于集體而言,試錯可以使得資源被配置到更高效的地方。
其次,全球很多科學家和經濟學者都支持開放和自由貿易。但值得關注的是,技術發展需要有一些相應的基礎設施,以及與之配套的科學手冊。
最后,雖然AI的發展會消滅一些工作崗位,但它具備巨大的生產力,也會創造一些工作崗位。在AI領域,我們不得不重視“數據集”的概念,它使得計算變得越來越簡單,算力變得越來越強。與此同時,數據本身并沒有意義,而分析、解讀、研究數據卻意義重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位教授就利用AI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值得借鑒。
托馬斯·薩金特說,創新一定是令人驚喜和驚奇的,我們不可能提前知道創新結果會如何,它一定蘊含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不確定性中敢于承擔風險、敢于進取才是企業家精神之所在。
關于反全球化,托馬斯·薩金特認為其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壟斷使得成本太高,成效卻不如預期,不利于發展;另一方面,反全球化不利于全球科技進步。未來,希望全球科學家們能用更好的方式、方法來幫助全球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