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6日電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于2024年3月24-25日舉行。3月25日下午舉行了“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專題研討會”。天津市副市長李文海在“主題發言”環節的發言中表示,天津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強做優數字經濟上,形成了自身新的優勢。
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李文海認為,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全面提速,呈現以下五個特點:一是算力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底層支撐,二是數字技術成為牽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引擎,三是數據要素成為驅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戰略資源,四是制造業成為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五是數字治理成為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基于以上特點,李文海介紹了天津正在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相關情況。近年來,天津全方位推進數字化發展,以產業數字化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數字產業化賦能各行業高質量發展。天津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強做優數字經濟上,形成了自身新的優勢。
一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升級。天津率先建成雙千兆的網絡,累計建成5G基站7.3萬個,擁有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中科曙光等龍頭企業落戶,建成了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等一批新型算力基礎設施。
二是數字產業蓬勃發展。在全國率先構建起涵蓋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計算機整機、服務器、超算等業態的完整產業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7.2%,數字經濟發展居全國第一梯隊。
三是科創能力不斷增強,關鍵產品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球首款腦機接口專用芯片“腦語者”、海光DCU深算二號等一批重點新產品研發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標準、高起點推動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探索“學科+人才+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通,形成教育、科技、人才、產業“四位一體”重要平臺載體。
四是數據價值加速釋放。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率先成立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吸引數據服務商不斷集聚。發布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數據分級分類標準規范,為自貿試驗區開展數據分類分級提供指導,填補該領域制度的空白,為數據跨境流動夯實了基礎。
五是數字化賦能成效突出。全市工業上云企業突破萬家,建成300多家燈塔工廠、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全市“兩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業化相融合)指數位居全國前列,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服務業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新業態、新模式。
六是數字化轉型潛力巨大。天津依托產業基礎、區位等優勢,積極融入數字經濟全球產業鏈,數字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日益活躍,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