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赤峰4月9日電 題:小肉鴨帶北疆小村鎮走上致富路
作者 奧藍 孫敬雅 烏山
飼養員韓慶祥用力地潑灑著飼料,一群群大白鴨爭搶著吃食,這樣的場景每天在通太溝種鴨養殖基地上演�!皝淼进唸�6年多了,每天就是喂喂飼料、墊墊稻殼,工作也不累,年收入能有七八萬元呢�!表n慶祥笑著說。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鎮是一個北方小村鎮,地貌以山坡丘陵為主,20余條大小溝壑縱橫交錯分布,當地人均耕地僅兩畝,傳統種植業很難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近年來,小牛群鎮將肉鴨養殖作為主導產業,在通太溝、白石臺溝、獅子溝等村里的荒山野溝中建設規�;N鴨肉鴨養殖場超20萬平方米,年出欄肉鴨3500萬羽,上萬群眾靠著小肉鴨過上了好日子。
“我們村養肉鴨是從2016年開始的,這幾年養殖基地越來越多了,村民長期在養殖場務工,農忙時也不耽誤春種秋收,收入比原來種幾畝玉米多出好幾倍�!蹦⒐綀龃鍟浝钪緯榻B道。
(資料圖)圖為小牛群鎮通太溝種鴨養殖基地。汪洛狄 攝“原來這片山坡土地貧瘠,土地砂石較多,連野草長得都不茂盛�!笨喏翁┓N養殖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在76畝荒山坡上建起肉鴨養殖基地。負責人張連軍告訴記者,如今這里每年能出欄肉鴨130萬羽,帶動周邊群眾務工就業20余人�!拔覀兒献魃琊B鴨賺錢了,務工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了!”
“2020年以來,我們在肉鴨養殖過程中實施統一飼料、苗種、防疫、技術、收購、屠宰的六統一模式,通過配備物聯網裝備、監控攝像、數據儲存、大屏展示等設施設備,實現肉鴨全產業鏈數字化養殖�!毙∨H烘傉辨傞L李雙輝介紹說。
圖為養殖基地內部場景。汪洛狄 攝經過8年發展,小牛群鎮不僅達到了種鴨養殖超50萬只、年產種鴨蛋1.4億枚的規模,還形成集合種鴨肉鴨養殖、孵化、屠宰加工、飼料生產、熟食加工、冷鏈物流等的全產業鏈條,輻射周邊10000多名群眾增收致富。
內蒙古九牧合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里,這幾天也是一派繁忙景象,生產線馬力全開,工人們低頭忙碌,一只只肉鴨經過屠宰、掏膛、沖洗等環節,迅速從生產線下線并轉運貯存;冷凍車間里,搬運車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忙著將打包好的產品整齊碼上集裝箱轉運車,這些產品將被陸續發往全國各地。
圖為工人們正在加工車間忙碌。汪洛狄 攝謝艷琴是小牛群鎮獅子溝村人,2023年初應聘進入這家公司的屠宰車間,現在已經成為一名業務嫻熟的班長�!肮ぷ饕荒甓嗔�,一個月能掙6000多元錢,公司還給我上了保險�!�
“立足自然資源稟賦,我們確定了在山溝里、山丘上發展鴨產業的藍圖�!毙∨H烘傸h委書記張淑華表示,今年,該鎮還將實施畜禽飼料加工、皮蛋加工、鴨系列熟食制品等項目�!斑@些項目建成達產后,將新增就業崗位100余個,提高鴨產業產值15億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