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作為一家國有銀行,建設銀行參與、培育、見證,金融活水灌溉滋潤千行百業,發現、幫助、陪伴越來越多的“匠人”,從不進則退、不強則弱的競爭中贏得優勢,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洪流中勇立潮頭�!胺€”的基礎在不斷加固,“進”的動能在不斷集聚,這是“國有大行”的時代使命。為此,“今日建行”特開設《行行有建行》專欄,呈現建設銀行以久久為功的金融之力,與各行各業攜手共進,煥發新動能、闖出新天地的生動實踐與盎然生機。今日推出第一篇《“金玉良緣”情牽姑蘇》,講述建行蘇州分行支持下的玉雕行業。
“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宋應星曾于《天工開物》一書中盛贊蘇州玉工。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玉雕加工中心,蘇州的琢玉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至唐、五代時期,蘇州已經有了關于琢玉工坊和知名藝人的史料記載,并于明清兩代步入黃金時期,憑借“空、飄、細、巧”的工藝特色名滿天下,引領了“蘇人以為雅者,則四方隨而雅之”的全國時尚風潮。
時至今日,蘇州十全街東段、園林路、專諸巷一帶玉雕作坊林立、名家巧匠云集、美玉珍品薈萃。立于其間,仿佛可以聽見古時比戶相連的“沙沙”琢玉聲,又或許能看到當代蘇作匠人與建設銀行蘇州分行“金融匠人”奔忙于非遺傳承道路上的匆匆身影。
支持工匠創造,鑄匠心、雕玲瓏
“是盞,是中華纏枝薄胎玉壺!”2023年夏天,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火遍全網,影片中清雋玲瓏、風神別具的小玉壺原型,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州玉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俞挺的作品。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州玉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俞挺大師作為當代玉雕器皿創作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俞挺主攻薄胎器皿雕刻,該技藝在外型設計上追求胎壁薄如蟬翼、紋理古樸細膩,每一件作品必須經過選料、設計器形、出坯、掏膛、設計花紋、撩面、再次掏膛、打磨拋光等一系列環節,制作周期較長,代表了國內玉雕工藝的最高水平。
正是看到薄胎雕刻代表的蘇作工藝對技藝水平和審美心性的較高要求,蘇州分行基于蘇作匠人們的行業特點,打造出“蘇匠貸”,致敬匠心、呵護文脈。俞挺笑談說,“這是一年前我跟建行工作人員聊天時了解到的,是針對我們這些手藝人推出的一種經營貸�!碧崆吧暾堔k理,貸好額度,想用時快速到賬,等后續資金周轉過來,錢可以隨時還——“蘇匠貸”的使用邏輯讓俞挺很感興趣,“我當時一聽,說這個好啊,給我辦一個,到時候我買材料缺錢時可以用,后來有需要就經常用�!彼€推薦給了身邊的師兄弟們,“這是非常貼合我們這些手藝人的金融產品,辦理速度很快。先辦一個,平時用不到就先放著,有需要時就可以直接用�!�
大英博物館館藏作品——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在傳承和發揚玉雕技藝的道路上,俞挺始終盡心竭力。他還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蘇州玉雕的推廣與宣傳。在蘇州新區支行的藝術空間和蘇州東渚支行開辦的活動中,俞挺向更多的銀行客戶推介傳統文化與工藝作品,“涉及到傳統文化這一塊的銀行不多的,建行就很了不起,我與建行的合作十分愉快�!�
助力文化傳承,共創新、同發展
大國氣象青綠千載,匠心傾注和合承脈。玉雕文化作為蘇州最響亮的“城市IP”之一,以器載道,由物至境,將蘇作技藝的至工至巧與蘇匠精神的至善至情融于江南的人文盛景。
“像俞大師這般堅守蘇作精神,始終致力于蘇州玉雕傳承創新的‘寶藏匠人’還有很多�!痹谔K州滄浪支行,大家談起玉雕工匠來如數家珍,“無論是蘇州玉雕界的首位‘國大師’,還是來自中國玉雕第一鎮、融貫南北技藝的趙氏兄弟,與這些非遺文化傳承者的接觸交流,讓我們感受到很強的使命感、責任感,為我們履行大行擔當增添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受大環境影響,國內外市場對于玉石的需求出現下滑。再加上玉石原材料供應量的減少,也直接影響了市場供需和價格。為了更好地幫助玉雕行業的工匠老師,我們積極走訪聯系,希望能與行業建立起深入的合作關系”,滄浪支行負責人介紹說,這些也將為蘇州分行后續整合集團資源,強化產品適配與服務創新,圍繞產業可持續發展、人才系統培育等方面開展攻堅突破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讓蘇州分行能以“金融匠心”更好地涵養蘇城文脈生機。
浸潤江南文化、立足資源稟賦,蘇州分行正在著力打造文旅特色網點,將包攬非遺文化、通達名勝古跡的十全街作為深耕文創產業、發力文旅經濟的重要陣地。
胸懷國之大者,承文脈、增自信
琢磨百越千秋渺,源頭活水一棹輕。興者襄見,以玉會友,匠人大師非常珍惜每一次的創作和探索,因為無論是古代技法與流行審美的碰撞,還是南北甚至是中西文化的對話,亦或是玉雕產業與金融行業的融通,都會成為傳承不斷層、創新不間斷、發展不止步的強勁支撐力。
俞挺大師玉雕作品蘇州玉雕走出國門,在海內外引發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凝結起了無數中國網友的文化情懷和民族期待,向世界傳達了精巧絕倫的中國技藝,提升了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日積月累的辛勤付出。
不止于“蘇匠貸”,蘇州分行一直以來持續深化特色產業金融支持,不斷開拓創新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未來,蘇州分行將持續助力蘇州地區文化品牌和特色傳統工藝,秉持“守正創新、向上向善”的匠心情懷,與姑蘇文脈感應相通,潤物無聲匯入源遠流長、奔流不息的中華文化,以有溫度、有情懷的優質金融服務為堅定和增強文化自信貢獻建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