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司司長申兵12日在北京透露,證監會正會同相關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具體工作舉措,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提高權益投資規模。
申兵在證監會發布會上表示,總體上看,中國資本市場的中長期資金總量仍然不足,配套機制還不夠完善,“長錢長投”的政策環境沒有完全形成。其中,公募基金作為資管行業權益投資的代表,權益類產品占比不高,市場引領力不足;保險資金、養老金股票投資,在績效考核、投資運作等方面的制度環境還有不少優化空間。
申兵表示,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 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明確指引和要求,證監會正會同相關主管部門研究制定具體工作舉措。
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事”。申兵介紹,具體舉措包括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完善中長期資金交易管理要求,支持其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更加關注長期投資價值,減少短期交易行為。
同時,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優化產品注冊機制,建立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快速審批通道,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完善基金管理人分類評價制度,引導基金公司全面提高投資、研究和綜合服務能力。規范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薪酬制度,更加突出穩定投資者回報的政策取向。
其次要完善制度機制。主要舉措包括,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優化長周期考核機制,更好地實現“長錢長投”。落實并完善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考核辦法,積極推進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提高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的穩定性和投資規模。進一步完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股票投資政策。提升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投資靈活度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