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布魯塞爾4月12日電 中國駐歐盟使團經濟商務處公使彭剛12日在歐盟媒體“歐盟觀察網”發表署名文章,強調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為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文章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1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圓滿實現年初預期目標�?v向比較,中國5.2%的經濟增速比2022年加快2.2個百分點,也快于此前三年4.5%的平均增速;橫向比較,中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明顯快于美國的2.5%、歐元區的0.4%、日本的1.9%,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內需主導作用明顯增強,2023年最終消費貢獻率為82.5%,拉動經濟增長4.3個百分點。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9%和11.4%。社會民生事業取得新進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中國科技創新不斷實現新突破,2023年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92萬件,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3.3萬億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9%,年末5G基站數達338萬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26.4%,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出口表現十分亮眼。
文章強調,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勢多、韌性強、活力足,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新的一年里,中國經濟向好因素不斷積累,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時隔五個月重回擴張區間,一季度經濟有望實現良好開局。
文章表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為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伙伴,每天貿易往來超過20億歐元,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500億美元,早已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系。中歐合作大于競爭,共識多于分歧,應推動雙方經貿務實合作持續深化發展,為世界和平、穩定、繁榮作出應有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