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5日電 (記者 陳杭)記者從“聚焦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系列集體采訪活動中獲悉,截至2023年12月底,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數量已突破1萬家。其中,在天津設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計4545家,投資額1407.2億元;在河北設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計5589家,投資額1015.01億元。
十年來,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充分發揮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作用,結合天津先進制造優勢、河北環京地緣優勢,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協同發展。
高起點推動雄安中關村科技園建設,組織11家中關村集成服務機構入駐園區為企業提供一條龍式的入駐服務,推動50余家企業入駐,園區一期入駐率達90%。高水平推進濱海、寶坻和保定中關村合作園區建設,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4990家,在園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3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注冊企業1529家,在園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注冊辦公企業362家,在園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3家。推動區域內7家國家級高新區及2家省級高新區組建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努力打造資源優勢互補、產業銜接配套的科技園區格局。
圖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外景。(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持續推動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簽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合作框架協議》,累計投入經費8700余萬元資助177項基礎研究合作項目,連續舉辦9屆京津冀青年科學家論壇。加大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力度,聯合發布1155家的京津冀科技創新券服務提供機構(開放實驗室)目錄。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門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高質量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不斷邁上新臺階。持續加強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支持創新主體跨區域開展共性關鍵科學問題研究和實質性合作。加快推動雄安、保定、濱海、寶坻中關村共建園區建設,持續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積極引導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和關鍵環節有效落地。支持中關村產業聯盟、協會組建專業領域對接平臺,促進技術協作和產業協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