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說的就是下一個網友他說的問題,他說我覺得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我們進出口貿易,進口是指我們就能在國內買到很多國外的商品了,出口是指中國商品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也會相應的提高,另外對于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成本就會下降。這是不是就是您現在分析這樣一個問題?
劉玥:其實買多少產品,我覺得這個網友說的不盡然,為什么?這個國家對一些產品相對來講還是有一些管控措施,不是每一個你想要獲得的一個產品就一定在國內市場上可能會買得到,除了國家管控之外,還有一些更多的是經營者他的選擇權。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我們就說買車,先說買車例子,可能在很多市場上有很多不知悉的品牌,也得經銷商進品牌過來才能享受這個實惠,比如有一些豪華車系列在國內沒有,為什么沒有?因為經銷商沒有進,或者其他考慮,在國內看不到,看不到也買不著,所以這個還是不盡然。升值最大的概念,可能它的價值在于可能是國家宏觀經濟競爭層面上的一個概念,而不是我們老百姓可能日常特別相關的一些,除非你出國。
主持人:對我們生活,普普通通老百姓家常生活,到底有什么影響?我們說了半天好像都是離普通老百姓生活有點遠,可能對某一個產業某一個行業有利或者有弊。
楊靜:其實跟老百姓息息相關,剛才提到的都是中產階級的事,出國或者買進口車,但是千千萬萬還是農民多,我們國家兩億的農民工,可能將近一億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從事,他們就業崗位在中小型企業的,其實溫家寶總理也說了,如果我們人民幣升值的話,其實對出口密集型產業是一個很大的沖擊,我們很多加工企業其實每年利潤2%到5%,2%、5%比較抽象,我們具體點說,比如世界杯,南非世界杯里面有一種喇叭,叫烏烏祖拉,這個產品咱們國家加工以后出廠價是兩塊錢,到南非以后賣50塊錢,其中中國加工廠商只賺兩毛錢,利潤是兩毛錢,利潤只有2%,5%的概念就是說,我們比如說給美國蘋果公司做一個蘋果,售價是299美元,其中163美元都是美國蘋果公司的設計和營銷他賺的錢,120多塊錢是亞洲有一些國家,比如韓國和臺灣地區,給他做這個芯片,給他做一些屏幕,這些高端的零件,他們賺走了,我們其實在299美元里面我們其中加工的環節,我們才賺四美元,所以我們利潤在這一塊,加工這一塊利潤才5%。比如我們現在用的最時髦的iphone,我們富士康是做iphone的加工廠,iphone只有2%�,F在人民幣升值的話,我們就看我們產品,到美國以后能不能漲價,如果我們有議價能力我們利潤還能保持,如果不能漲價就沒有利潤了,只有2%到5%的利潤空間。
劉正山:漲價比較難,因為我們競爭優勢在于便宜,再提價我們沒有競爭優勢,這一塊市場不一定是我們的了。
主持人:所以對這些在外企工作這些農民工朋友,本身他們收入,他們生活改善有什么影響?
楊靜:影響非常大,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溫總理去東莞去深圳考察,當時幾萬家企業倒閉了,因為圣誕節沒有定單,現在人民幣升值以后,看到圣誕樹,溫州加工的圣誕樹偷工減料了,也不是故意的,但是因為現在人民幣升值了,升值以后其實就是在成本上面確實有一定問題,你總不能說我們不雇人了,或者我們漲價漲不了,工人也不能裁,企業沒有利潤,這個其實對我們經濟負面作用還是值得去考慮的。另外09年也是,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是說國務院有一個統計,統計局統計的,是三分之二農民工,中西部地區農民工被迫返鄉,當時停工了那怎么辦呢?如果人民幣升值,服務太大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劉玥:這還是有一個,楊老師分析非常全面,還有一些有細微的差別,您舉例的時候,溫家寶那是金融風暴的時候,跟人民幣升值是兩個概念,雖然現在可能導致一些企業的破產,發不出工資,但是引發客觀環境真不是太一樣。我個人認為可能我們現在來講,農民工就業至少從今年年初來看,他應該是一個反向的命題,很多地方缺工人,他找不到合適,這么多數量工人用工,為什么我們現在報紙上也熱議,包括今天探討這個問題,是有可能像楊老師所說的,人民幣升值像亞洲金融風暴一樣,帶來大量的沒有高附加值產業的破產,那個破產是因為我們沒有議價能力,我們利潤空間非常有限,人民幣升值了,這個利潤沒有了,利潤沒有企業就活不下去了,但是也有可能是一個契機,可能加速咱們產業做一個轉型,做一個整合,如果提高咱們的附加值,像楊老師舉例,將來我們做一個iphone,我們代工不是4美金,有可能是40美金,我們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主持人:現在不是創造,在制造。
劉正山:我們只是世界工廠而已,組裝的車間。
楊靜:簡單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