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學習方面的文章或演講或談話,本人以前看過聽過很多,感覺大多是勸你好好讀書,讀書對你是受用終生的。由于大同小異,也就沒多大興趣了。最近閑來在旁聽某單位舉辦的有關讀書學習的授課輔導時,講臺上“學者”先生的一些觀點卻給我耳目一新之感,比如講到關于“虛心”的觀點是我以前沒有聽到過的,頗感有點玄,不好“虛心接受”。他在講了有關老子的一個故事后說:“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抽屜用的時間長了,塞滿了許多東西,如果再要往抽屜里放新的東西的話,就必須把里面亂七八糟的東西清理出去,留出空隙。當我們的大腦要去接受新的東西的時候,首先需要的是把大腦空出來。所謂‘虛心’,不是‘態度好’的意思,‘慮心’是真正的把你的心空出來�?粘鰜聿庞械胤桨研碌臇|西接受進來。”還說“人的大腦不是無限的。很簡單的例子,為什么一個孩子接受東西比大人快,一個原因就是他腦子比我們空,他比我們‘虛心’。”
真是醍醐灌頂,如夢初醒。說真的,以前我對“虛心”的理解就是態度要好,要誠懇,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建議�?峙麓蠖鄶等艘彩沁@樣�,F在“學者”先生給“虛心”以全新的解釋,還這個“虛”字的本來面目,作動詞解:清空原先的想法,騰空傳統的思想,讓它像孩子那樣,腦子里清清白白,空空蕩蕩。這樣“虛心”,接受起來確實是快而多的,可我反復思考后又多出了幾個“疑惑”。
會不會輕易上當受騙?空在哪里,什么東西都可以放了,什么雜物都扔得進去了,正確的、錯誤的;紅色的、黑色的、黃色的,這樣,腦子里會不會成為一雜貨鋪?新事物、新思想、新花樣很多,新的不一定是好的,有的骯臟東西,就是以新面孔出現的。腦子里空蕩蕩的,壞的進來不是更容易嗎?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比較快的,可誰都知道,孩子上當受騙的可能性也大。這是其一。
其二,真的“虛心”后,我們會不會變成無根之本,無源之水?抽屜是可以徹底清空的,只要倒一下就是了,可腦子畢竟不是抽屜,許多傳統的東西是根深蒂固的,是不可能一下子清空的。因為這些東西曾經深刻的影響著自己,曾經起過很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對于成年人來說,是沒有一個人能清空大腦的,對深刻影響過自己的思想和觀念,都會留下一定的烙印。再說,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尤其是思想觀念。如果徹底清空,一刀兩斷,新進來的東西不是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這樣的新理念還會有生命力嗎?新理念是傳統思想與理念的超越和發展,它與傳統的聯系是割不斷的,也是不該完全割斷的。
第三,不清空就不能接受嗎?接受別人的東西是不是一定要清空自己的腦袋?我以為未必。因為腦袋和抽屜有著本質的區別,抽屜里面裝的是物質,是硬件;而腦袋里裝的是思想,是軟件。裝硬件的抽屜空間是有限的,而裝軟件的腦袋的容量雖然不能證明它是無限大的,但也無法證明它是有限大的。不是有一句話,比天空更大的是胸懷!這胸懷就是大腦。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許多東西是可以兼收并蓄的,為什么非得擠出一個才能裝進一個呢?腦子里一點想法也沒有來讀書,肯定要造成大的障礙。因為缺少比較,缺少篩選,很容易把錯的、壞的都收了下來。不破不立,有些方面是對的,有些方面就未必對了,許多東西是可以“并立”的,百花齊放嘛。
“學者”先生這樣輔導授課,還“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確實有點玄。(商洛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