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讀書 > 美文趣文

      作協院中的文化石

      作協院中的文化石

        幾天在外,回到作協院中頓覺一股清新的氣息。走進小院已經歷了8個秋冬,這個園林化的單位,春天是最美的的季節。紅梅在飛雪中綻放,玉蘭最早張揚著春的信息,梨花像玉一樣地白,紫薇帶給人夢幻般的迷離,嫩柳搖曳,長青樹更顯現出寒冬過后的翠綠。我用目光搜尋著這一切,每個角落都充滿著勃勃生機,沒有感到與往年的不同。肉紅色的秦嶺文化石映入眼簾,呵!這就是奇異感覺的視點,進入院門第一感觀的沖擊。

        繞過魚池,走近文化石,仔細端詳著這塊從秦嶺山中走進作協院落的巨石,安祥地靜立在面對大門,小花園中的草坪里。剛剛探頭的株株青草,凝視著從天外飛來的靈物,一種天然詩意的美,讓人感到更加安穩和實在。特別是幾位著名作家、書法家的題字,更增添了靈石的文化內容和品位。

        文化石的上方是中國作協副主席、陜西省作協名譽主席陳忠實的題字“文學依然神圣”。文化、文字歷來頗受社會和人們的崇尚。而被冷落、淡出視野,并非一時。這有政治原因,也有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文革”中,文學藝術慘遭禁錮,改革開放后,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經濟的繁榮和富強,名、權、利愈來愈吸引著更多的人。不少人拜倒在石榴裙下,不少人為名利、權錢而身敗名裂,喪失了道德的底線。讓有理想、有良心的國人感到擔憂。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八項舉措,應該足以引起人們的深思。名、利牽引不少人走入企圖,網絡信息也足以讓文學黯然失色。只有那些固守傳統道德,堅持“二為”方針,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人,躬耕著文學這塊薄地里。陳主席的題字是信仰,是教化,是愿望。我們也企盼著陜軍在文學的殿堂里能有新的突破,有更多的創舉,為中國和世界的文學寶庫書寫新的、壯麗的篇章。

        左下方是陜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的題字“文門”,字是那樣地厚重、古樸、穩健,像秦嶺巨石一樣地踏實。省作協是陜西作家的搖籃,是孕育、培養文學人才的地方,也是陜西文學的最高圣殿。走進作協的大門,自然是進了“文門”,也許在這里可以充電、補氧,增添創作的靈氣,得到新的、更多的收獲或教益。

        右下方是省政協常委、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雷濤的題字“耕心種德”。字是那樣地飄逸和靈秀。文學是人學,是教化人,洗滌心靈的“圣經”。人心不蠱,最難揣摸的是人心,最難改變的也是人心。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創作過程,是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改造自我的過程。作家每天在解讀政治、經濟、社會、人心,在探索人間社會的大美,在描抹人間社會的本質和人物的內心世界,用形象給人以教化、以啟迪。同時,也在解剖自我、掙脫束縛自我的蕃籬,戰勝自我,重塑一個完美的自身。這位在作協工作了十幾年的老書記,是想告誡走上文學道路的作家們,保持崇高的人文精神,以德立文,耕心革面,為世人留下具有傳世價值的優秀作品。

        一具千斤巨石,寥寥十幾字的“大家”題字,寓意深刻,讓人仰為觀止,感悟頗深。

        低頭走回漁池,一群紅艷艷的鯉魚在淺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動。也許,它們并不屑我這位不速之客,無法理解一顆干涸、含茹的心。

        梨花依舊,雖然去年因果實太繁,壓斷了數枝樹枝。殘缺猶在,傷痕依舊,今年潔白的花蕾,依然綴滿枝頭,它們并沒有因為過去的付出和傷害而卻步。也許它們天生就是為了付出。春天為大地增添美麗,秋天為自然界奉獻著香甜。(商洛日報 作者:胡中華)

      • 相關閱讀
      • 一對“文化石”給李河一村民帶來的歡樂

          本網訊 (任慧 明會珍)石坡鎮李河村南村組村民李熹民,家中有一對&ldquo;姊妹石&rdquo;,自收藏到現在已引來很多游人觀賞,給主人增添了許多榮耀和樂趣�! ±铎涿褡杂讗酆脮�、奇石。2000年的一個禮拜天...

        時間:05-2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