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讀書 > 美文趣文

      觀音廟后娑羅樹

      觀音廟后娑羅樹

         我的老家因一座觀音廟而得名。

        這座廟在縣城西十五里,面朝西坐在小山脈的腳趾上�,F在僅有三間正殿。觀音廟建于哪朝哪代,沒人考證,解放后,改成觀音堂小學。格局完全打破,廂房拆除了,向后蓋兩排正房,每排中間是教室,兩邊住教師。院子向后擴大,大門向南開,正對大路。正殿沒人拆,正門封死,門向后開。神像全被夷空,作為大教室,里面放復式班。我們一年級就在這里。我的座位,正靠著大柱子。

        我的求學之路,是從廟堂起步的。

        觀音廟只是觀音堂小學的一間教室而已。

        二

        觀音堂小學的院子里,有棵粗大的娑羅樹。樹身要三人合抱,腰身三四米以上才有分枝。沒見有人爬上去過,上面懸掛的,只有小學的鐘。有的學校,打上課鈴用的是汽車輪轂,或一節鋼軌。觀音堂小學的鐘是真正的鐘,形態像早晨剛張嘴的喇叭花,口徑超過一尺,聲音洪亮。

      1-150921153210311.jpg (660×440)

        娑羅樹學名七葉楓,落葉喬木。開花較晚,花期長�;\白色,不是一朵一朵的,是米粒狀成串成簇,都在樹冠的外層,披垂或上舉。樹冠特別茂密,像濃重的大斗笠,覆蓋上百米,從樹根望不到天空。鳥都飛不進去,樹上沒一個鳥窩,樹下沒一粒鳥糞。

        娑羅樹開花的時候,是花的塔,花的山。謝落的花蕊,像炒熟的米粒,鋪一地濃香。

        娑羅樹深秋落葉。冬天,有掉落的娑羅籽。不多,暗紅色,圓形的,比拇指蓋大,砸開后,內質像板栗。沒人炒著吃,也沒人用娑羅籽點種娑羅樹。

        三

        我的小學,是玩過來的。

        那時周一至周六每天下午不上課,星期天全天不上課。大人們在生產隊勞動,“農業學大寨”,修水庫,筑梯田,早出晚歸。我們小孩子都是散放的羊,男孩子更像野狗。

        我們都是破壞分子。河溝里的魚,三四寸長。我們把水舀干,逮住在石板上烤著吃。青柿子被我們摘下,埋在河沙里,三兩天就沒了澀味。沒結砣子的包谷稈,我們當甘蔗吃;坡上的紅薯,都下雪了,大人還沒時間挖,我們刨出來,用干柴燒著吃。吃撐死都沒人管,只是不能往家里拿,拿了就是偷生產隊糧食。“見蛇不打三分罪”。樹上的蜂子窩,我們叫“葫蘆包”,也是我們的死敵。我們用剛砍的柴搭成碉堡,在洞口用石塊向“葫蘆包”集密轟擊,有時被錐了,痛的狼叫,趕緊用尿沖洗。我們掏山墻上的麻雀窩可以不用梯子,用木棒插進墻洞,手抓腳踩,折轉攀爬。煮熟的麻雀蛋比現在超市里的鵪鶉蛋好吃。

        四

        能將我們招安的,還是學校。

        我們還是喜歡往學校跑,在娑羅樹下玩。學校能吸引我們的,是范老師一家。范老師不是本地人,他們長年住在娑羅樹下教室邊的平房里,過年都在。

        范老師是女教師,40多歲,爽朗活躍,見誰都能說話,誰都能跟她說話。范老師是學校唯一的公辦老師,是學校最有文化的人,什么課都能帶,哪個年級都能帶,是學校的中心,是觀音堂的文化代表,是全大隊最有感召力的人。

        那時農村文化活動多,范老師多才多藝,是組織者,帶頭人。

        范老師帶我們到田間地頭給農民表演節目,唱歌,跳舞,打快板,說“三句半”。“學習小靳莊”,十天半月要有文藝匯演。主角是農民。演什么,由誰演,都由范老師定。她叫誰演,誰都不會不演,60多歲的老頭子,調教得老牛發出羊叫。婦女都是她的粉絲,能被她選中,光榮,三頓飯都可以不吃。文藝演出都在小學院子里,娑羅樹下。不用戲臺,圍成一圈。個矮的,站在從教室搬出的凳子上。

      •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