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讀書 > 書蟲侃書

      外國名人墓志銘的中文情結

      外國名人墓志銘的中文情結

        在國外拜謁名人墓園,經常能夠發現墓碑上有漢字出現。這不僅表明逝者在生前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體現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和尊重。

        在美國西雅圖的一座靜謐墓園里,長眠著猶太裔漢學家埃爾溫·賴夫勒(1903~1965年)。在他的墓碑上,用鐘鼎文刻著一行漢字——“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此句出自儒家經典《論語》,是子貢向孔子請教時說的話,寄托了賴夫勒的家人和學生對他的深切緬懷。賴夫勒的中文名叫羅逸民,出生于奧地利,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居住在中國上海,后移居美國。他一生鉆研中國文化,曾經在上海的多所高校任教,參與編撰過《德華標準大字典》,為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與賴夫勒一樣,前蘇聯漢學家阿列克謝耶夫(1881~1951年)也對《論語》情有獨鐘。他的黑色墓碑上鐫刻了一副中文對聯——“誠意格物心寬體胖”“孜孜不倦教學相長”,橫批是“不慍”,洋溢著濃濃的儒家情懷。值得一提的是,“不慍”二字正是阿列克謝耶夫的書齋名,典出《論語》中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句,而阿列克謝耶夫本人晚年不慍不喜,確有寵辱不驚的君子風范。

        除了阿列克謝耶夫,喜歡中文墓志銘的俄羅斯漢學家不在少數。18世紀的俄國傳教士雅金福·比丘林(1777~1853年),晚清時來中國游學傳教,促進了中俄的文化交流,他的墓碑上刻有“無時勤勞垂光史冊”8個漢字。再比如,克里夫佐夫(1914~1979年)的墓碑上刻著“忠貞苦學”,弗·季霍米羅夫(1929~1989年)則把漢字“愛敬孤潔”寫入墓志銘,這兩位都是前蘇聯的知名漢學家。最有意思的要數彼得羅夫(1907~1949年)的墓碑了,上面只留下一個大大的漢字——“夢”。據說,他自視有賈誼之才,卻郁郁不得志,早逝時還只是個小小的講師。這個“夢”字或許是他對一生懷才不遇的無奈喟嘆吧!

        說到國際友人墓碑上的中國情結,還有一個人值得一提,她就是卡佩娜·謝安娜(1913~1991年)。謝安娜本是德國人,丈夫是中國共產主義戰士謝唯進。夫妻二人長期在國外從事革命工作,謝唯進于二戰初期回到中國,謝安娜則一直留在前蘇聯從醫。在她的墓志銘上刻有一句中文口號——“全世界是我們的家鄉”,凸顯了這位國際主義女戰士的高尚革命理想。(北方新報)

      • 相關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