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讀書 > 書蟲侃書

      拯救實體書店 貴在倡導“讀書之風”

      拯救實體書店 貴在倡導“讀書之風”

        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消息讓很多人憂心。當下主管部門開始出臺措施,實體書店的拯救力度或許會越來越大,有特點、有文化魅力的實體書店的命運應該也許不會太差。

        可是回頭一想,這僅僅是拯救了一個個店堂。實體書店的本質是給讀者提供選購圖書的地方,如果讀者對圖書閱讀興趣沒有增長,有文化特點的書實體書店又沒有,那么僅僅拯救一座座店堂,又有什么意義呢?由此,個人認為,惠店政策只是治標,根本之策是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閱讀和提供好的圖書;同時要辦好實體書店,在書籍選擇、文化品位、優質服務等方面辦出特色。

        要想真正拯救書店,首先就是要大力提倡全民閱讀。閱讀是全社會素質不斷提高的主要途徑之一,只有全民都加入到閱讀的行列,進書店的人才會越來越多,才會有全民素質的提高。同時,在眾多的社會聲音中,我們需要把“閱讀有益人生”的聲音傳送到每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心中。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之下,能沉下心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這就需要我們激濁揚清,重申讀書的意義。“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一個需要常說常新的話題。只有讓全社會都重視圖書閱讀,實體書店的行將倒閉的命運也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到拯救。

        要想拯救書店,還要認識當下對閱讀存在的誤區。有關部門和研究人員有責任向民眾說明網絡閱讀和圖書閱讀的區別。當下很多人以為自己每天都在網上看文字,就是每天都在閱讀。其實網絡閱讀和圖書閱讀存在巨大的區別。瀏覽是粗讀,是泛讀,不是真正地品讀,而網上的閱讀大都是瀏覽,無法品讀。

        在網絡時代,實體書店減少,網上書店勃興也是一種必然,實體書店如果都是規模不大不小、陳設雷同一般,書籍陳舊過時,服務不冷不熱,再有多少錢扶持,仍是前景堪憂。此外,在一個城市的布局中,哪種書店設在哪里,也是城市高層需要認真琢磨的問題。我想,在一個大中型城市,有一個大型全面的書城,其他的書店應以小型為主、各有特色,有針對大學師生的文化知識型書店,有針對少年兒童快樂的繪本書店,在劇場較多地方辦藝術書店,在商店聚集的街區辦生活書店,各有特色,各有品位,哪怕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店,辦出特點,服務周到,也能吸引眾多讀者,這樣的例子在國內外并不鮮見。實體書店的存在與否,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購書人自有眼光,扶持者也會有往哪兒投錢的選擇。

        作為一位愛逛書店的人,對用政策和資金去拯救實體書店的做法,我舉雙手贊成,畢竟實體書店有文化展示、文化推廣和社會教化功能,實體書店的大批倒閉無疑會讓文化建設陣地更加萎縮。但沒有全民閱讀的推廣,沒有全民對“閱讀有益人生”的深刻認識,沒有廣大讀書人喜愛的書籍,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實體書店的命運,無益于文化建設目標的實現。(人民日報)

      • 相關閱讀
      • 羅素首次訪華細節:由梁啟超邀請并籌措經費

          1920年10月8日,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1872-1970)攜情侶海黛娜乘輪抵滬,首次訪華。比羅素再早幾個星期,美國哲學家杜威也踏上中國土地。歷史證明,這兩位當代著名西方哲學家的到訪,對20世紀中國思想界影響深遠。...

        時間:05-16
      • “克隆書”背后還剩多少真創意?

          磨鐵圖書和讀客圖書近日在網上因&ldquo;克隆出版&rdquo;吵得不可開交。先是磨鐵圖書發微博譴責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心強大的秘密》抄襲磨鐵的《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之后,讀客圖書也發微博,指...

        時間:05-14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