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萬科銷售額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國內房地產行業第一家銷售額達千億元級的公司。人們驚愕的發現,這個成績也讓萬科躋身為世界地產業的NO.1。“萬科為什么能”一時引發熱議,有觀點認為這是中國內地特有的土地出讓制度讓土地、房產變得離譜的貴,萬科的千億規模不過是“水漲船高”的結果;但在資產價格炒得更加離譜、地產價格接近天價的1980年代的日本,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先例。
還有一些觀點,分別試圖從萬科及其掌門人王石的政商兩界的人脈關系等角度求證,但均難自圓其說。確切來講,沒有人脈關系,要進入地產行業發展的難度會大得驚人,但這一點僅能讓人獲得起步發展的基礎。事實上,國內許多地方的區域性地產企業,其掌門人或創始人的政商關系遠勝于王石,但這樣的“關系”反而成為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一個負累。
當然,中國內地地產行業的繁榮,這個市場涌現出的地產企業巨頭數量多、資產額高,與實體經濟的蕭條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經濟存在深層次的結構問題,經濟發展可持續水平不高。整體經濟的結構問題、水平不高,地產行業的畸形繁榮,跟萬科等地產巨頭企業的業績存在什么樣的關系,還有待行業內外平心靜氣、客觀公允的測算分析。
言歸正傳。擁有多年地產企業投融資和綜合管理等從業業務經驗、金融和管理教研履歷的國際財資管理師何宇軒所著的《數字解讀萬科:房地產管理之道》一書,最近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為人們呈現了一個有效落實了管理精細化的萬科、一個業績經得起方方面面數據驗證和分析的萬科。
書中梳理了萬科在投資管理、融資管理、運營管理、資金管理、成本管理、風險管理、成長管理、價值管理等幾大類方面的歷年財報數據,對照了各方面的行業均值、其他地產巨頭企業數據,論證指出萬科在上述諸方面都保持了較為穩固的競爭優勢。這些分類、各方面的競爭優勢匯集起來,可以稱為萬科的終極競爭優勢,即有別于絕大多數同行粗放式管理所不同的精細化管理之道。這不得不讓人回想起10年前(2002年12月),地產思想家、萬通地產原董事長馮侖發出的“學習萬科好榜樣”的號召——遺憾的是,國內不少地產企業只看到了萬科資產規模大、項目多等表象,不但沒能真正沉下心來推行精細化管理,提高經營發展質量,反而掀起了快速擴張的盲動。
全書從投資管理視角切入。以2001年為界,萬科推行了截然不同的兩項企業定位戰略,之前借鑒香港新鴻基,借助廣泛多元化戰略做“加法”;之后則向美國帕爾迪取經,果斷實施“減法戰略”,專注于地產專業化。萬科選擇地產專業化,出讓萬佳百貨等“副業”優質資產,曾引發爭議�!稊底纸庾x萬科:房地產管理之道》一書用數據說話,證明萬科選擇的正確性,并舉出了一家同行企業因主業不突出、副業業務拖垮整體業績的案例以為佐證。
萬科、保利地產、金地集團的業務定位都是“低利潤率*高周轉率”,又以萬科的模式特點最為明顯�!稊底纸庾x萬科:房地產管理之道》通過萬保金招四家地產巨頭2007-2011年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等數據圖分析指出,王石當初那句“超過25%的利潤不做”并非社會上質疑的作偽、作秀,而是萬科通過利潤率上的“舍”、周轉率上的“取”,以控制風險,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的極佳選擇。
2007-2011年,萬保金招四家企業巨頭的核心資產比率明顯高于行業中值,而具體來看,萬科的主營業務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業務最匹配,投資性房地產比率均值僅為0.21%(說明其物業出租業務比例很低),貨幣資金比率均值為15.92%,為其主營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這是《數字解讀萬科:房地產管理之道》書中對萬科資產結構的評述分析,并以同樣的方法評價了萬科的融資效率、渠道、期限、核心資產運營能力、現金流持有率、戰略成本管理、戰略費用管理、融資風險管理等方面。在多個方面、領域或者說業務指標上,財報數據都顯示出萬科精細化管理推行到位的成果,充分說明其競爭優勢并非僥幸取得、投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