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有關海云臺項目配套六大主題公園的承諾也成為業主與煙臺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爭執的焦點。
“利用20余萬平方米界外地,萬科精心打造六個主題公園。”海云臺銷售時的宣傳畫冊上這樣描述。
“可現在的銷售人員都不知道這6個主題公園了。”業主王先生說,9月1日,業主代表與煙臺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談判時,該公司副總經理郭軍表示會按照約定把六大公園建好。
業主們不放心,要求煙臺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就此出一個會議紀要,把有關六大公園的承諾落在紙上,但未獲得煙臺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支持。
煙臺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品牌經理馬艾娜告訴本報記者,這六大主題公園不在開發項目內,是市政的配套工程,只不過是交給萬科來建設。“公司并不打算把這個落在紙上,不會在合同以外出具這樣的東西。”
業主最關心的問題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矛盾被激化。業主們開始持續地到售樓處堵門、打橫幅、貼標語,甚至在售樓處吃吃喝喝。
9月4日、11日,雙方一度還發生了肢體沖突。
9月6日,煙臺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發出公告稱:我們如果有缺點與錯誤,一定會承擔責任,決不推卸掩飾。但沒有法律與合同依據的訴求,我們不會因為受到非理性行為的壓力而作出無原則的讓步。
預售制變種成融資工具
在煙臺萬科海云臺項目的部分業主看來,之所以陷入如今的尷尬境地,就是因為這是期房。
不僅這個項目,在全國各地,由商品房預售制引發的投訴和矛盾層出不窮。
我國房地產市場采取預售制度以來,預售商品房價格波動,質量與廣告宣傳、設計規劃不符,延期辦證、延期交房,甚至項目爛尾的事情在全國各地輪番上演。
在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胡景暉看來,預售制度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開發商的承諾不兌現。相比現房銷售,預售制讓開發商有了捂盤惜售、延遲建設等的可能。
預售制下,開發商有了空手套白狼的能力。房子還沒建好就可以售出實現資金回籠,繼而可以抽出資金進行別的項目的開發建設。
用胡景暉的話說,正是由于預售制,開發商可以6個鍋蓋蓋10口鍋。而對消費者來說,錢已經付了,房子還沒拿到手,風險卻先扛了起來。
“這些年我國城市化進程很快,房地產市場的需求量很大,開發商處于強勢地位,消費者沒有辦法在購房合同上與開發商進行談判。”胡景暉說,實際造成了雙方的不公平。
而按照劉俊海的說法,預售制是把購房風險向消費者轉移的方式,這種游戲規則對消費者明顯不利。
“我國的商品房預售制來自香港,但與香港并不一樣。”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汪利娜說。她提供的資料顯示,商品房預售制度并非中國獨有,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都存在,是與現房銷售并存的一種住宅銷售方式。
但是,在這個制度的具體操作模式上,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完全不一樣。
在香港,購房者只需要支付所買住宅全價款5%~10%的定金。日本的購房者只需要支付10%的定金。韓國購房者支付全房價款的20%~30%,且可以在一年內分期支付。美國通常是支付1萬元定金。剩下的房款等到交房的時候才結清。
不僅如此,對開發商收到的預售款也有嚴格監管。比如在香港,預售款收入與開發企業自有資金賬戶實施分離,銀行依據開發企業的工程進度對預售款的使用和規模進行審批。
但在我國內地,購房者則需要一次性向開發商支付所有房款。開發商對預售款的使用缺少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