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日前發布的2012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顯示,360個項目或單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57.99億元;10.84萬戶不符合保障條件的家庭,因審核把關不嚴等原因,違規享受保障性住房實物分配3.89萬套、領取租賃補貼1.53億元。
從審計署審計的情況看,打保障房主意的人不少:有的是不符合保障條件的家庭,有的是項目代建企業等單位違規出售保障房,還有的是相關項目或單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更有將保障房建設用地用于商業開發等其他用途的。為什么這么多人打保障房的主意,這個問題值得追問。
打保障房主意的人,無非是看到了保障房有利可圖。然而,保障房是特殊住房,帶有濃濃的關愛情感和人文情懷,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用的。不管弄虛作假還是鉆政策的空子,狐貍的尾巴終將露出。這么多人打保障房主意得逞,關鍵還是監管出了問題。保障房要經過申請、審查、公示、抽簽、分房、入住等多個環節,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堵住漏洞,保障房都不會落入非保障對象手中。然而這一道道關口,卻輕而易舉地被攻克。
正是因為“利”字玷污了保障房,所以出現保障房難“保障”的怪事。解決保障房不保障的問題,關鍵還要加強監管,讓那些打保障房主意的人死了這條心。(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