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在多地爭相出現“地王”的時候,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公司開始連續出售內地物業。消息一出,立刻讓人聯想到巴菲特“所有人看多的時候看空,市場最悲觀的時候看多”的投資理念,引起外界高度關注。“長和系”的最新動作,被解讀為李嘉誠看空內地樓市,要借此撤出在內地的投資,轉戰歐洲。
消息在業界引起軒然大波,李嘉誠旗下公司長江實業的董事郭子威面對媒體,在北京公開進行了回應,公開否認退出內地樓市,表示國內外的投資機會同樣都在關注,只是目前到歐洲投資的機會更多。
“長和系”連續拋售香港與內地資產
根據多方報道,最近一個多月,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相繼宣告,將拋售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等香港與內地資產。
根據市場的估算,百佳的估值約折合155億港元,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的叫價為60億元人民幣;而西城都薈最終的交易價格則在33億港元左右。有消息稱,接二連三的潛在交易可能涉及的金額接近250億港元,另有媒體分析認為,其相關資產轉讓規模將達到410億港元。
而有消息稱,除了拋售其在香港及內地的資產,李嘉誠同時還在通過其他方式變相減持在港資產。置富產業信托日前公告稱,打算出價58.49億港元,向李嘉誠控制的長江實業收購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這意味著通過此次資本運作,長江實業變相減持嘉湖銀座近70%的股權。
在李嘉誠這一波轉讓的資產中,零售及商業地產項目成為主要對象,且大多經營效益明顯有下跌的趨勢。如創辦已經40年的百佳超市,截至2012年底在內地、香港的門店合計有345家,營業額雖高達217億港元,但毛利只有2%~3%,約占和黃集團整體收入的5%。
和記黃埔201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零售業務營收總和約為187.8億港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僅增1.5%,而去年同期則是11.8%;與此同時,包括百佳、豐澤、屈臣氏酒窖及Nuance-watson等在內的四種業態可比門店同比增長平均只有1.2%,遠遠低于去年同期的7.7%。
有分析認為,和記黃埔的零售業務功能在于為地產板塊等提供現金流,但伴隨著零售業務的銷售下滑以及地產板塊的調整,這種零售+地產模式的平衡被打破,這也成為李嘉誠陸續轉讓零售資產的動因。繼拋售百佳、西城都薈之后,豐澤、屈臣氏酒窖及Nuance-watson也很有可能成為被轉讓的對象。
不過,對于相關拋售引發的“李嘉誠退出內地樓市”的猜想,日前李嘉誠旗下公司長江實業的董事郭子威公開作出回應。他承認正在商談出售上海東方匯經OFC的意向,但否認了出售北京持有物業的傳聞,并稱不會退出內地樓市。
內地“地王”頻出王石拿李嘉誠示警
由于近期內地土地市場異�;馃�,李嘉誠拋售內地資產的舉動也成為業內“空軍”拿來分析樓市風險加劇的論據。包括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在內的不少人士認為,李嘉誠拋售內地物業的行動無疑是一個信號,暗示內地的房地產繁榮即將進入尾聲。
今年以來,國內樓市房價持續走高,讓不少房地產開發企業對后市“看多”預期明顯加強,紛紛加入土地爭搶大軍。
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8月,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十個典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811.6億元,同比增長149.3%。土地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3259元,同比增長151.4%,已持續11個月同比正增長。
大型房企在一線城市拿地尤為積極。據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監測,8月十大標桿企業拿地金額已達266億元,獲得的權益可建面積達到508萬平方米。連主攻二三線城市的恒大地產,也將進入北京等一線城市作為其下半年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