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研究:空氣污染增加了自殺風險
猶他大學的研究員稱,自殺率的升高與呼吸污濁的空氣有關,尤其是中年男性。原本很少,但最近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暴露在空氣污染的環境與自殺有關聯。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突出了潛在的自殺因素——化學和氣象因素,并且探究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2014年以來研究中有許多發現,他們發現污濁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和二氧化氮和自殺率的上升有關。
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短時間暴露在二氧化氮和細顆粒物環境中會提供自殺率,尤其是2000到2010年間自殺的鹽湖城居民。特別的,男人以及36到64歲之間的人接觸短期空氣污染后自殺的風險最高。
“我們不確定為什么這兩類人群的自殺率最高,但懷疑有可能因為這兩類人群會接觸更高濃度的污染空氣或者其他因素導致他們對空氣污染更敏感。”調查員Amanda Bakian博士這樣說,她還是猶他大學精神病學的助理教授。
看了從2000年一月到2010年12月1500名在鹽湖城自殺的人的資料,Bakian發現那些死前兩到三天暴露在高濃度二氧化氮的人自殺率上升了20%。
此外,在死前兩到三天暴露在高濃度細顆粒物(PM2.5)的居民自殺率提高了5%。風險在春季和秋季最高。
特別是男人,短期接觸高濃度二氧化氮后自殺率上升了25%,短期接觸細顆粒物后自殺率上升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