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對“表達與交流”的要求是全面的,其中對書面表達的主體要求如下:
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
多寫,做到有感而發。進一步提高記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
與原“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相比,新課標的書面表達要求特別突出了以下幾點:培育科學理性精神;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
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在2006年18個作文題中,至少有10個作文題要求議論或宜于議論,表現出“培育科學理性精神”、發展“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新課標理念在命題者心中的位置。2007年備考進一步重視議論文,應該是正確的方向。
為此,我們力求在哲學和寫作中尋求一個聯系點,供師生參考。
一、過程與結果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消亡的過程。
闡釋:凡事有個過程,做事必須按事物發展的規律一步一步地來,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騖遠。“揠苗助長”中的古人為了追求“禾苗快快長高”的結果,而人為地改變禾苗生長的周期和過程,結果事與愿違,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2:事物個體存在的過程從屬于一個更大的整體的過程。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
闡釋:人生就是一個由若干小過程聯結而成的大過程,每一個小過程都有相應的結果。如詩人總感嘆人生過程的渺小、短暫,李青蓮感嘆:“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蘇東坡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生這一過程,相對天地、長江來說,當然太渺小,太短暫。但我們大可不必悲傷,為客觀規律而悲傷,這不是上帝的意思。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們當更加珍惜人生,讓自己的人生充實些。我們應當選擇積極的界定,而積極的界定體現在三點:一是愛,一是快樂,一是奉獻。也就是說,人生的意義在于愛得充實,快樂得充實,奉獻得充實。
思想3:一個過程的結果有兩種情況:一是事物發展中前一個階段和下一個階段的中介點,一是最終消亡。
闡釋:人生過程中有許多結果,一年有一年的結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結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個結果,但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階段和下一階段之間的一個點,而不是人生過程的歸宿。
思想4: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前進的復雜的過程,前進中也有波折。但終究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闡釋: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常伴隨痛苦、失敗、挫折,“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蘇軾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溫室里培植不出棟梁之材,夢想“風正一帆懸”,則更是一廂情愿。
思想5:事物發展是一個始終運動的變化的過程,世界惟一不變的是變。沒有一成不變的。
闡釋:“刻舟求劍”中那個“可愛”的古人想以“不變應萬變”,結果眼睜睜地丟了自己的劍�!兑捉洝酚醒裕焊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誰要做守常者,誰就是失敗者。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以此為哲學根據的。樂極可以生悲,苦盡才能甘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