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緒銅和其他來自基層的老師終于踏實了——不用再操心工資,不用再操心校舍維修,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書教好,把學生培養好。
2006年9月1日,新《義務教育法》正式實施;2007年春,全國農村中小學全部免除學雜費;2007年9月,農村中小學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給貧困寄宿生補助生活費;2008年秋,全國城鄉中小學全部免除學雜費,同時提高公用經費標準和貧困寄宿生補助生活費補助標準。
從1986年提出義務教育到把義務教育前面“收費”兩個字刪掉,中國用20年時間實現了真正的免費義務教育。
“此舉惠及1.6億多適齡兒童少年,這一重大舉措,與取消農業稅、終結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一樣,都是惠及民生、載入史冊的巨大成就。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
于禾是中國教育電視臺的編導,他用5年的時間翻閱了上百萬字的資料,拍攝了一部關于中國義務教育百年的系列紀錄片。在他看來,義務教育,一方面要求老百姓必須在法律規定下接受一定時間的教育,另外一方面要求政府必須提供必要的辦學條件。“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接受前一個觀點,忽視了后者。如今,政府的所作所為,回歸了代表現代文明的義務教育原旨。”
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中國義務教育,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提高質量,“邁向小康”。而此時,胡平平,這位義務教育政策調整的先行者又開始了新的“跟風”。2007年,她被借調到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主持日常工作,從事基礎教育質量問題的研究、探索和引領工作。
在這位熟悉義務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看來,對剛剛實現溫飽的中國義務教育而言,實現教育公平的任務仍然相當艱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資源配置差距較大。以2006年為例,當年城鎮財政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是農村的1.3倍,生均財政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城鎮是農村的1.2倍。
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校際之間的師資隊伍更是差距明顯。而此時,教育部門認識到,教師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要把這支隊伍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工程來抓,其中提高農村教師素質更是重中之重。
何緒銅還記得,2001年,自己作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參加了國家級的師資培訓,在課堂上有同樣來自鄉村學校的老師痛哭流涕:全國1400萬教師,只有1萬人能參加培訓。我們都是千里挑一的幸運兒��!
隨著“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等各項措施相繼出臺,越來越多的鄉村教師得以接受高水平的培訓。而全國農村小學大專及以上學歷、初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分別從2007年的63.4%、41.4%提高到2011年的78.6%、62.8%。
就在今年的9月初,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長期工作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的教師,在工資、職稱等方面予以傾斜,在核準崗位結構比例時高級教師崗位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同時完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切實維護農村教師社會保障權益。
2011年11月,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單位和省級行政區劃全部通過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國家驗收,人口覆蓋率達到100%。中國成為9個發展中人口大國中唯一全面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國家�!。ㄖ袊嗄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