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科技的發展因與我國的國情相聯而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若干領域有可能在未來20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今天舉行的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潘云鶴代表項目組作“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的報告時指出。
之所以認為“2030年中國的科技領域中工程最有可能出現突破”,潘云鶴表示,首先是舉國體制的大工程項目能使我國的大壩、隧道、橋梁、鐵路等技術快速走向世界前列。其次,我國面臨的特殊問題可以促進一些工程技術走向國際先進水平。“比如,城鎮化過程中的建筑節能問題。2006年,全國城鎮建筑面積為175億平方米,預計2030年可達400億平方米,相當于未來20年再造一個中國——這些無法通過學習發達國家的政策和技術來解決。”此外,在我國已占有大額市場而國外強手關注較少的領域,如國家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紡織工業,就有可能攻占世界制高點。
“可以預見,如果我們應對妥當,未來20年中國的工程科技將會一馬當先,綻放異彩。”但潘云鶴同時也強調,對于當前如何抓住機遇,實現工程科技的跨越式發展,科技界需要給出科學的判斷和回答。(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