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已經進入家電報廢高峰期,隨著大量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電子垃圾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社會環境問題。但也有人從其中提煉出了黃金,那么電子垃圾是一座寶藏還是存在危害?
是危害也是寶礦
電子垃圾中含有許多對環境有害的物質,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
“像光電設備中的硒會導致土壤受到污染,破壞人體的腸胃功能。線路板、電纜和電器外殼中的溴化阻燃劑以及導線里含有的PVC,在燃燒后會產生二公式英,這種無色無味的物質一旦進入人的體內,就會長久駐留,誘發人體組織癌變。此外,金屬鍍層中的鉻會造成過敏現象,引起哮喘,影響腎臟、肝臟功能等” 中國再生資源利用協會副秘書長唐愛軍舉例說,“雖然電子廢棄物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但從資源回收角度看,潛在價值很高。一些物質中具有極高回收利用價值的貴重金屬如金、銀等。”
廢舊家電的外殼一般為鐵制、塑制、鋼制或鋁制材料,從中可回收塑料和鐵、鋼、鋁等金屬。大部分的廢舊家電都有電子線路板,其包含大量廢電子元件,采用專門的設備可回收大量的錫、鐵、銅、鋁。
“相對其他廢舊家電而言,廢電腦和廢手機的回收利用價值更高。”唐愛軍說,“據測算,每噸廢電腦和廢手機線路板中含金量達到350—750克左右,還含有約3.5公斤銀、140克鈀、130公斤銅。”
不過,要想在不產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回收這些資源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唐愛軍解釋道,回收難度一方面在于回收物毒性大、危害重,例如顯示器中含有重金屬汞,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影響胎兒發育及腎臟功能。因此需要處理企業具備相應的設施和設備。另一方面表現在產物的組成雜,處置難。其中金屬占60.19%,塑料占15.21%,顯示屏(CRT和LED)占11.87%, 金屬塑料混合體占4.97%,還有污染物、線路板、電線電纜和其他成分。這些都要求回收處理企業的處置設備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大企業何以敵不過小作坊
廢舊家電中的可觀資源吸引了大批的淘金者,在家電“以舊換新”大潮下又催生和壯大出一批以資源回收為主營業務的環保企業。而困擾他們的如何回收廢舊家電問題,因“以舊換新”政策停止后也暴露出來。
唐愛軍認為,目前的廢舊家電回收存在管理模式問題。大企業相對于小作坊的運營成本高,在以舊換新政策暫停之后,大企業得不到國家的補貼,沒有及時調整管理模式,人員工資、固定資產投入、稅收負擔、損耗、日常開支、業務支出等問題是造成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而小作坊的人員規模、資產規模與經營規模都比較小,有時甚至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降低加工成本,如可以利用的就利用,不能利用的就燒掉或丟棄,從而加工、運營成本低,企業負擔小,即使沒有國家政策補貼給予支持,生存也不會受到太大威脅,更能適應市場需求。
在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環節上,唐愛軍建議規范市場,完善回收處理體系。一方面規范“游擊式”回收的優勢方便居民。另一方面利用正規處理企業的技術控制污染,完善“規范分散回收+集中運輸處理”的體系。
另外,政府可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建立過渡方案或通過區域合作及時解決問題為重:在回收價格上進一步細化并配套制定較為詳細的價格評價標準,控制不規范行為的發生和傳播。
國外如何回收處理廢舊家電
廢舊家電的回收處理,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日本、德國、臺灣積累了許多可借鑒的經驗。尤其在回收環節上,有一套獨立的符合自身國情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