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洛陽市新安縣文物局獲悉,漢代函谷關的地下文物考古鉆探工作近日啟動,目前已發現夯土建筑基址、印有“關”字的瓦當等遺跡、遺物,這對研究漢函谷關布局、道路走向等有重要價值。
據介紹,漢函谷關地下文物考古鉆探工作從4月15日起正式啟動,在已探明的1000多平方米范圍內,考古人員發現了夯土建筑基址和正面印有“關”字的瓦當等遺物,根據夯土密度、硬度等,初步判斷這些夯土基址為漢代所筑。
漢函谷關始建于漢武帝元鼎三年,在歷史上曾數度修繕,但由于戰亂破壞和風雨侵蝕,如今,漢函谷關僅存一座關樓,坐落于新安縣城關鎮東關村。
據新安縣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發現的遺跡,有助于研究2000多年前漢函谷關的建筑布局、周邊道路的走向和寬窄以及軍事設施等修筑情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下一步,考古人員將對新發現的遺跡、遺物進行測量和研究,并繼續推進漢函谷關的考古鉆探工作。
漢函谷關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起點的第一道門戶,也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絲綢之路首批申遺的24個項目之一,自2006年“絲綢之路”申遺工作開始后,文物部門對漢函谷關的規劃、保護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