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12月2日報道,為了幫助宇航員在太空中打發漫長的寂寞時光,日本科學家近日研制出一個能夠用日語交流的類人機器人,并計劃把它送入太空,陪伴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
據項目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類人機器人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京都大學風險企業Robo Garage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聯手打造。它高13英寸(約為33.02厘米),重2.2磅(約為1公斤),能夠識別出若田光一的面部特征,并會用日語交流。
此外,它還會在社交網站上發信息,并能夠從“希望”號實驗艙上拍攝地球照片。
按照計劃,若田光一將自2013年年底開始在國際空間站執行為期6個月的任務,并在最后兩個月時間里擔任站長。這將是他第四次前往太空,也是他第二次在國際空間站長期逗留。這個類人機器人將先于若田光一抵達國際空間站,并在若田光一完成任務之后,留在國際空間站繼續向日本和全世界匯報最新消息。
目前,日本科學家正在打造第二個此類機器人,作為第一個機器人的“后備力量”,并用作向外界展示的模型。
該機器人的研制者表示:“它的主要目標就是讓人們能夠同它對話,進而產生某種親近感。這就是我們決定把這個機器人打造成人形的原因所在。”目前,該項目的開發人員正在互聯網上征求意見,為這個類人機器人命名。
“希望”號實驗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座連接到空間站上的載人太空艙,是日本的載人航天器。2008年3月11日,由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攜載先期運往國際空間站。2009年3月,若田光一乘坐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抵達國際空間站,成為第一個在國際空間站長期逗留的日本人。此后,日本宇航員野口聰一也實現了在國際空間站的長期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