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位繼續提升
中國是普京此次出訪的重要一站。俄羅斯外交學院院長巴扎諾夫強調,普京此次訪華是他重新擔任總統后對獨聯體以外國家的首次國事訪問,表明俄對發展中俄關系的重視。他說,中俄關系目前處于歷史最好時期,雙方政治互信不斷深化,兩國在地區以及國際事務中開展了密切合作,雙邊經貿額去年突破了80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俄最大的貿易伙伴。
普京總統在今年競選時發表的綱領性文章《俄羅斯與變化中的世界》對中俄關系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中國,中國也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
俄羅斯卡耐基研究中心主任特列寧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是全球性大國,在俄羅斯對外政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是俄在世界舞臺上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保持睦鄰友好關系,對中俄雙方都有益。
《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志主編盧基揚諾夫認為,當今世界,國際關系格局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亞太地區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國對俄羅斯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未來,中俄仍將延續目前良好的雙邊關系發展勢頭,兩國關系發展前景廣闊。
>> 點評
姜毅(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在2000年至2008年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期間,以及2008年至 2012年梅德韋杰夫擔任總統期間,俄羅斯總統首訪都是獨聯體國家。這一方面說明俄羅斯一貫重視強化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另一方面這也是俄羅斯十多年來內政外交的優先方向,這也與此次總統選舉前普京倡議組建“歐亞”聯盟相契合。事實上,這不僅僅是俄對外政治的需要,也是其經濟結構轉型發展及文化發展的需要。
從2000年起,歷屆俄羅斯總統都會選擇先訪問亞洲。這次普京的亞洲之行將首訪中國,體現了俄羅斯對中國的重視,也說明中俄關系成熟度達到了相當水平。這正說明了普京上臺前后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連續性,沒有改變。
從另一個角度看,普京新任期首訪不去美國,客觀上說明俄美關系存在一定的波折,但并不能由此判斷俄羅斯對美國不夠重視。普京曾數次與奧巴馬通電話,并期待6月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的會晤。但俄羅斯重新與美國恢復熱絡,恐怕得等到明年春天美國新一任總統選舉結果出來以后,俄美關系的發展與美國現在的內政環境也有著莫大的關系。(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