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馬鹿洞人”的發現顯示,現代人在東亞地區起源和演化要比先前所知的復雜很多。
“這類化石可能代表早期智人幸存最晚的記錄,或可能代表東亞地區一種未知的已滅絕的古代人群。”負責人說。
觀點爭鋒
1 “馬鹿洞人”比同期人落后
對于這次研究的“馬鹿洞人”,云南“馬鹿洞人”考古隊中方科學家認為最顯著的意義在于,“馬鹿洞人”是晚期智人,但具有早期智人特征。但要說這種人是中國人的祖先,有點夸張。“可以理解為,馬鹿洞人是當時人群中的少數民族。”
“這個人種,后來很可能滅絕了。”這位要求匿名的中方科學家說,“馬鹿洞人”所出現的年代,同時期中國多個地方都有晚期智人,他們要比“馬鹿洞人”先進得多。
專家認為,人類起源的兩種學說中,“非洲起源說”,由于化石材料充分,有更多的證據,但他并不認為“馬鹿洞人”就來源于非洲。
這位專家表示,近年來,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的現代人起源研究不斷有新發現。盡管起源于亞洲的證據不如非洲的多,但肯定現代人起源是非洲還是其他地區都為時尚早。
2 “馬鹿洞人”是普通中國人
就“馬鹿洞人”研究發現的意義,到底有多大?昨日,本報記者采訪到對古人類研究50多年的一位專家,他對上述專家的觀點,表達了不同看法。
“我認為,“馬鹿洞人”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沒有什么特別的。進化過程中,其身上兼有‘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特點很普遍,司空見慣。”該專家表示。
他表示,通過閱讀這個詳細的論文判斷,研究的標本本身普通,標本破碎,從照片看不出來具體的特征,雖然論文提到“馬鹿洞人”古老性的特征,但是否真正具有古老型的特征,還不好說。
他說,論文中也暗示“馬鹿洞人”可能是在移民過程中,由非洲而來,未能延續下來,但并不能證明“現代人的起源”為非洲起源一說。
“我認為‘馬鹿洞人’的這些古老的特征,是中國古老的人傳下來的,有的人多一點,有的人少一點(特征),代表了那個時候,有這么高這么胖的這么個人,長的什么樣而已。”該專家說。
對于人類的起源,目前國際公認的有兩種:非洲起源說和多地區起源說。據專家表示,在中國發現的晚期智人頭蓋骨多被認為距今4萬年左右,而超過4萬年的晚期智人化石,在中國出土的較少。
對于中國境內的人群究竟來源于哪里,目前仍期待更多的實物證據出現。
三種人群特征對比
早期智人特征:
以馬壩人為例。頭骨呈卵圓形,額骨右側的顴突保存,眉脊的外側下延,顴骨也較前突,鼻骨較寬,鼻梁側面觀稍呈凹形。其顏面上部相當扁平。顱頂正中有類似矢狀脊的結構,屬高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