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明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橘子在市場上確實賣不起價。
“1斤橘子,打蠟要1毛3,包裝工價是6分,塑膠框好一點的要2毛5分,便宜的也要1毛8,蠟光紙、內袋要3分,長途運輸費2毛5分……5毛錢收的橘子,運到東北就變1塊2了,但零售價也就賣個1塊2。”
因為不賺錢,今年的采購商很少有回頭客。
“(外地貨車)來一車虧一車,來一個虧一個。”皂市鎮白沙渡村橘農龍聲丕說。他種的3畝多蜜橘還未開摘,已經很苦惱。
為什么橘子在市場上賣不起價?一個直接原因是,消費者普遍反映,今年石門蜜橘的甜度不夠。
橘子“太酸”,除了氣候原因,也與個別橘農過早采摘青橘有關。龔英說:“那么早就上市,酸酸的,把石門橘子的名聲搞壞了。”
然而,口感太酸并非常態,橘子難賣卻幾乎年年發生。一個讓石門人不得不正視的事實:中國的橘子真的太多了。
一名政府官員估算:石門年產柑橘40萬噸以上,分給全國人民,一人要分3到4個。但湖南不止石門產柑橘,而且中國也不只湖南產柑橘。柑橘是中國南方栽培面積最大的水果,栽培面積達2865萬畝,產量2059萬噸,雙雙居世界第一。
以上還是2007年的數字。2007年至今的五年中,僅與石門毗鄰的鄂北栽種的柑橘就超過15萬畝,目前全部進入盛果期,與石門形成直接競爭。
馮耀軍說:“湖北橘子打了蠟都只賣4毛5,好多東北的老客戶都不來了,犯不著舍近求遠還多掏錢嘛。”
石門縣農業局副局長、柑橘辦主任方元久稱,今年中國四大果品中的蘋果、香蕉和梨同時增產,也導致橘子滯銷。
皂市柑橘大市場所在的朱家坪社區支部書記姚首平說,朱家坪只有1880畝耕地,但柑橘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轄區內基本沒有荒山了。“前幾年還有100多畝中稻,今年只剩20畝。種那么多橘子哪里吃得完。”
出口形勢不好,國內就更加難賣
石門是湖南最大的柑橘鮮果及加工出口基地,柑橘一半靠內銷,一半靠出口。
今年,中日、中菲雙邊貿易降溫,石門也遭受沖擊,東南亞對橘瓣罐頭和柑橘鮮果的進口需求大跌。
湖南省節節高食品公司是石門縣柑橘深加工的龍頭企業,產品80%銷往歐美、日本及東南亞。該公司行政辦負責人譚立強說,與去年相比,今年出口更低迷,主打產品18L的果汁原漿囊包價格下降約15%。
據他所知,節節高公司是湖南唯一開工的囊包生產企業。“很多大廠去年的產品壓庫較大,影響了今年的加工。”
益陽佳美果汁工業有限公司主要以柑橘統果(殘次小果)為原料,生產橘瓣罐頭銷往國外。由于出口訂單減少,今年該公司推遲了在石門采購柑橘統果的時間。
出口遇阻,產品堆在國內,競爭就更激烈了。
“優果尚且賣不出去,小果、次果就更加無人問津了。”皂市柑橘大市場的代辦商說,去年收統果的客戶有4家,今年只有1家,開秤價是2毛5分,這幾天跌到了1毛5。在石門至皂市的公路邊,不時可見成堆的柑橘被丟棄在泥地里腐爛變質。
此外,品種單一、深加工欠缺也被認為是石門柑橘滯銷的原因。
石門柑橘70%是早熟品種,集中在國慶后一個月內上市,銷售壓力很大。今年因為上半年多雨,早熟品種推遲了上市時間,不僅與本地中熟品種“撞車”,更與廣西、湖北等地的橘子同步上市,導致供過于求。
另據湖南省農科院副巡視員、研究員蔡立湘介紹,美國、南非等國家的柑橘產品鮮銷比例只有30%,70%以上是深加工,而中國柑橘產品的深加工占比只有5%左右,95%的產品是鮮食。“你說那么多橘子,一下子怎么吃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