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間,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在電視訪談節目中談及運營商與微信的關系時表示,微信等APP應用不會一直免費下去。
近年來,由于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興起,運營商的短信、彩信等業務開始出現了明顯下滑,免費的應用讓收費的運營商業務面臨巨大沖擊。對此,常小兵表示,雖然數據如此,但不能過度悲觀,而且天下沒有絕對免費的午餐。他認為,微信等APP不會一直免費下去,今天的免費是為了明天的收費,微信、微博的運營商騰訊、新浪也面臨巨大壓力,如何找到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來催生更好的服務,這都是他們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對于電信運營商與這些互聯網企業之間的關系,常小兵比喻道“吃水不能忘記挖井人”。他表示,如果運營商死了,互聯網公司也會死;同樣,如果微信、微博死掉,那運營商的數據流量也會隨之下來。
【OTT收費之爭】
移動欲借飛信逼宮微信 聯通鎖定微信欲單獨收費
運營商呼吁OTT收費 工信部將介入運營商VS微信之爭
【各方回應】
微信否認收費傳言
中移動回應"微信收費"傳言:這應由市場來決定
【深度閱讀】
微信收費傳言背后的利益博弈
微信引起恐慌的真正原因是,智能手機普及導致移動互聯網崛起,運營商在互聯網經營方面不太成功,語音業務、短信業務等傳統的"現金奶牛"面臨挑戰。作為上市公司,其財務報表不好看。而且運營商集體面臨內憂外患:內憂是中國電信手機大力度促銷導致一向無促銷的移動最近也不得不頻頻獎勵送油,外患是短信和話音業務正在被OTT替代,尤其是微信兩年達到3億用戶,讓運營商仿佛看到了語音業務和短信瞬間崩塌并非不可能。
【相關評論】
微信商業化 一副好牌別出急了
去年11月,兩大微信公共賬號蘑菇街和美麗說,以年齡和性格測試引發朋友圈刷屏式的瘋狂轉發,最終被禁言15天,張小龍用行動證明了微博化的營銷模式在微信上是走不通的。(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