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今年高校699萬畢業生將迎最難就業年

      2013-05-20 17:13:30 來源:

        專家觀點

        多方發力

        才能解

        就業窘境

        在相關專家看來,眼下就業窘境中的各種尷尬,其實是諸多積弊的后遺癥,要改變須多方發力。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一些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明顯遇冷。這并不是什么‘新發現’。這類專業的遇冷,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盲目擴招。我國高校近年來人文社科類專業的擴招規模遠大于理工專業,這是因為舉辦理工科專業需要實驗設備、專任教師,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而舉辦人文社科專業,擴大招生規模,成本小、更容易。”

        熊丙奇認為,這種功利的辦學思維,一方面使學校只注重規模,而忽視辦學特色和質量,另一方面導致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由于這些專業招生、培養規模增長迅猛,而社會需求無法跟上,就業難是注定的。

        而在今年的考研大軍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因為逃避就業壓力被“逼上梁山”的畢業生。201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達到180萬,較2012年的165.6萬,增加了8.7%,其中江蘇的增幅為7.3%。而從各校研究生招生計劃看,卻基本維持不變或小幅上調,考研競爭加劇。

        在熊丙奇看來,“這是典型的‘延遲’就業難的做法,在最初幾年,這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部分大學畢業生可以推遲兩年、三年再畢業找工作,可是,時間一久,這些學生走向人才市場,積累的問題就顯現出來。如果這種發展教育的思路不變,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此后若干年,年年都會是最難就業年。”

        本周四,教育部下發通知,規定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大力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不得對求職者設置性別、民族等條件,招聘高校畢業生,不得以畢業院校、年齡、戶籍等作為限制性要求。

        熊丙奇認為,把大學分為“985”“211”“一本”“二本”“三本”是制造就業不公平的根源所在,“我國一些二本院校、三本院�,F在淪為考研基地,以及一些高職院校,把學生專升本作為辦學目標,這種辦學,能向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嗎?”(現代快報)

      編輯:牛雪竹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