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今年高校699萬畢業生將迎最難就業年

      2013-05-20 17:13:30 來源:

        知道差距,所以格外努力

        畢業于2013年,找到了還算不錯的工作,小李笑稱自己是“逆襲”。“我的學校是在南京都叫不上名的三本,學的是理科,但就喜歡做文字工作。在微博、博客、豆瓣寫了不少自己的東西,也關心時事熱點,利用新媒體經營社團,時不時還能上個報紙。”

        小李在獲得這份知名門戶網站編輯工作之前,還被好幾家企業垂青過,要錄用他為儲備經理。“要說和我一起去應聘的,有不少都是名牌大學的學生,可人家還是選中了我,因為他們知道我做事的能力。”小李因為組織社團活動的關系,與這幾家企業的負責人都有過接觸。“后來我還是選擇了網站,是因為我的職業規劃是希望以后能轉做企劃或公關,我想有媒體經驗會比較好。”

        小李坦言,從上大學開始,他就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與名校生的差距,所以格外努力。“很多辛苦的實習工作,名校生不樂意干,我會爭取去做。”小李說,“總想著,以后找工作,簡歷上可以多寫點。”

        小李認為,差學校也會有人找到好工作,好專業好學校也總會有人找不著工作,關鍵還是看個人能力。“和我一起面試的就有個211學校的大學生,他的專業也對口,但他什么都不會,實習經驗也少,指望著以后單位培訓,但我一進去就能上手工作。我想,任誰都不選擇有一個好文憑,但不干事的名校生。”

        HR

        反饋

        今年應聘者

        觀望的少了

        南京一家科技型企業的人事經理吳先生坦言,公司目前急需商務專員、美工、客戶服務等職位,某次招聘會現場,他接收了約10份簡歷,但沒有一個人讓他滿意。

        吳先生說:“我們也在全國各地進行校園招聘,但是現在還有五六百的用人缺口。去年曾經招收過一批,但是實習期一過,留存率很低。”

        一邊是“一碗難求”,一邊是企業遭遇用人荒,問題何在?

        “應屆生們對企業的依賴性太強、抗壓能力很弱。”

        吳經理說,公司給新進員工培訓三天后,就希望他們能夠上崗,但現實是,現在有時將培訓周期拉長到14天,大學生都未必能勝任。“我們希望招到的大學生能立即上手,而不是再花費精力去培訓。”

        在這家公司,許多大學生都要從最基本的商務專員做起,“但是有學生連商務樓的大門都進不去,被保安攆回來,還要我們帶著去拜訪。”

        吳經理說,為了幫“90后”減輕生活負擔,公司也嘗試著提高福利,例如提供員工宿舍,在雨花臺附近租下了七八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再聘一個保潔阿姨,僅這一項,公司一年的支出就要增加近30萬。

        “也要培養企業文化,我現在就動員各部門經理們,平時多給新員工們買點零食,請他們吃吃飯,聯絡一下感情,費用由公司買單。”

        而南京另一家信息技術公司人事經理則表示,今年發出offer后,學校的簽約率明顯比去年提高近一半,他們更希望能盡快吃顆定心丸,而不再觀望。

        影響

        畢業生更傾向于穩定的工作

        雖然就業的外部環境遭遇寒流,但是,不同層次的高校,對就業難的“體感”相差較大。

        去國企和大企業的多了

        東南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張曉堅表示,今年到學校招聘的用人單位總量與往年基本持平,但崗位數有所減少,“主要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外企崗位減少”。

        張曉堅說,截至目前,今年該校簽約學生已有80%,但由于形勢收緊,學生們也更傾向于穩定性的工作,例如去國企或大型企業就業的更多。

      編輯:牛雪竹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